【六四29】隐形于中史书中的历史沙石

撰文: 倪清江
出版:更新:

六四事件是中国当代重大转捩点,影响中共近29年管治,也影响本港大批市民对中共的看法。这段历史在中史教科书上,放在中三的当代历史。《香港01》翻了其中三本,虽然六四事件影响极大,但所占篇幅不成比例,而且编排上犹如历史沙石,少得不足200字,有的连“杀”字都无提到,只说是清场,没有提及死伤人数,可说是一点也不血腥。

《香港01》参阅了三本中史书,只有现代教育研究社出版的《现代初中中国历史3》(下)有提及死亡人数。(倪清江摄)

教育局适用书目表有14套初中中史教科书,由八间出版社出版,最早版次为1999年,最新版本为2014年。

《新理念中国历史》第三册(2012年初版次)。

商务教育图书:解放军平息民众运动

香港教育图书出版的《新理念中国历史》第三册(2012年初版次),为中三用书,六四事件归入共有七版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课题内。内文提到文革结束后,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复出,实施开放改革政策,推动四个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允许开创个体经济及私人经济,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最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日赶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六四事件列入“改革开放存在的问题”,大约只有200字,并只附有一张邓小平接见戒严部队高级军官照片。文中提到政治体制改革受“四个坚持”的制约,步伐滞后,加上官吏贪渎的现象严重等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其中较为引人瞩目的是六四事件”,“1989年夏天,北京学生及市民自发举行悼念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逝世的活动,触发了反腐败,反‘官倒’的民众运动;6月4日,中共出动解放军,在天安门广场进行清场,把运动平息。事后,颇受国际社会的议论”,文中没有提及屠杀、死亡人数及国际谴责,也没有关于香港百万人上街抗议。

香港教育图书为商务印书馆(香港)的全资附属机构,而商务由中联办辖下的联合出版集团持有。该书由八人编著。

龄记《探索中国历史3》第二版。

由本地老牌教科书出版社龄记所编著的初中《探索中国历史3》第二版(2016年重印兼订正版次),六四事件同样编入“改革开放时期”课题,大约也只有150字,篇幅约占半版,附有两张图片,一是天安门广场学生示威场面,二是当时三名学生领袖王丹、吾尔开希和柴玲对静坐民众讲话。

文中指出六四事件缘起民众悼念刚离世的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集会游行反对“官倒”腐败,更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至6月日4日,政府下令军队清场,平息了六四事件。中共总书记赵阳在被指在事件中犯错,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同样没有提到军队屠杀和死亡人数,反而提及“政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回应民间和国际的诉求,令社会趋于稳定”。

现代教育研究社《现代初中中国历史3》。

另一由老牌教科书出版社现代教育研究社出版的《现代初中中国历史3》(2014年版次),则用了一又四分一版提及六四事件,相比其他两本较详细,文中以“学运”形容是次运动,又写明学生诉求民主改革,并载有伤亡数字。

该书也将六四事件列入改革开放课题。文中提到改革开放令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但同时出现贫富悬殊、通胀、贪污腐化和“官倒”现象,终引致六四事件;内文指学生静坐及绝食,要求民主改革;而时任总理李鹏于5月20日宣布“将学运定性为动乱,并调动军队入京,北京部分地区开始戒严”,原因是“学运渐渐超越中共的容忍限度”。

文中提到戒严部队进入天安门广场“清场”,“以武力驱散学生及民众,但酿成伤亡”。正文没有再详述,但在版面下面附注死亡人数资讯,当中引述美国学者估计介乎 300至2,600人,又据公安部1990年资料,有931人死亡、2.2万军民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