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解密】薪酬资讯 公开分享成趋势

撰文: 方心惠
出版:更新:
(图:Getty Images)

一般雇员聘用合约中总会附有“薪酬资料须保密”条款,同事之间亦心照不宣,不谈彼此薪酬,以免讲钱伤感情,然而在讲求高透明度的时代里,薪酬资讯早已成为网络上公开话题,是网民交换职场资讯的新兴渠道。

创立于2007年的Glassdoor,是一个予全球职人分享企业薪酬福利与内部营运状况的平台,用户可藉“以给换得”机制(give-to-get model),分享愈多个人资讯,即可阅览愈多有关职位薪酬、企业文化及雇主评价等情报。网站虽以Glassdoor(玻璃门)为名,却保证用户能以匿名参与讨论,保障个人私隐。平台同时亦鼓励企业单位一同分享资讯,提供各式各样营运讯息供大众参考;除正统的职场资讯分析外,平台亦不时公布如〈薪酬与雇员满足感〉及〈职场恋爱〉等调查报告,具玩味及参考价值。

愈来愈多雇主与雇员愿意在Glassdoor参与讨论,然而需留意,它的性质是一个职场资讯平台,而非招聘网站。普通用户于申请帐户后的首10天,可任意在平台内浏览资讯,此后需提供个人薪酬等资讯,才能在未来12个月无限制地浏览网站。

Glassdoor 创办人曾主理全球最大型线上旅游公司Expedia,深信求职市场需更具透明度才能满足公众需要。(图:Glassdoor网页)

与纽约及三藩市等美国主要城市相比,Glassdoor于香港仍未算盛行;年前曾引来一时佳话,藉网民“自爆”来运作的本地薪酬资料库HK Salary DB,现亦已经关闭。要数性质类近的本地网站,主要供会计、法律及IT界人士匿名上报薪酬的Steal Jobs部落格应为较具参考价值的一个。

将薪酬资料公开,对部份企业来说就如打开潘朵拉的盒子般危险,甚至可能需花费更多资金才能挽留人才,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它亦可助雇员加深了解求职市场,特别是如香港这些人口老化(劳动人口下降)趋势明显的城市中,求职模式将从“人揾工”逐渐演化成“工揾人”。求职者能预先掌握职场的“海鲜价”,说不定对未来的职业配对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