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会选举】图解功能组别议席挑战难度 “建制堡垒”难攻破吗?
香港回归至今,曾举行5届立法会选举,其中3个传统功能界别,包括商界(第二)、乡议局、进出口界,过去19年均无出现竞争,候选人悉数自动当选。这类界别为何乏人竞争,关键之一是选民基础,到底是团体票抑或个人票。有专业团体要求修改游戏规则,争取入场券。《香港01》亦剖析多个传统功能界别,列出攻破这座堡垒的门槛高低。
极高门槛界别商界(一)/商界(二)/工业(一)/工业(二)
功能组别向来被指倾斜商界及财团利益,批评并非毫无道理。30个传统功能组别中,大部分由公司票及团体票选出,而登记门槛相当高,例如商界(一)及(二),选民必须分别是“香港总商会”、“香港中华总商会”会员,而工业界(一)及(二)的选民资格,则分别要成为“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员。
高、中门槛界别金融服务界/金融/保险界
登记门槛较高的界别还包括专业界别。保险、金融界及金融服务界别的专业团体,早前便抛出建议,要求扩大功能组别选民基础,但最终不获政府采纳。未能成为选民,有专业团体期望9月立法会可以多一点竞争,冀找到意念相近的候选人出战。思言财隽近日在中环设街站收集市民联署,争取扩大功能组别选民基础。思言财隽陈汉辉指,有不少业界人士连立法会内有业界代表也不知道,他们会一直摆街站,以唤起业界关注,“既然政府说修改选举办法要待下届政府处理,那我们便一直摆街站,一直迫他(政府),迫到2017﹗”
中等门槛劳工界
劳工界共有642个登记选民,按《职工会条例》登记,在过去12个月运作的工会都可以登记成为劳工界选民。翻查资料,扣除较不活跃的赞助会员,工联会有190个属会,而另一亲建制工会劳联属会就有80多个。至于泛民背景的职工盟,扣除和劳联重叠的属会,职工盟有87个属会,按实力可问鼎劳工界议席,但职工盟却一直未有参与功能组别选举。
门槛较低界别选民包括个人票
近年传统功能组别登记人数有下降趋势,其一原因是部分传统功能组选民放弃“特权”,转至俗称“超级区议会”的区议会(二)界别选举;但有年轻建筑师反其道而行,今年回归“传统”功能组别,期望选出一个“不只顾业界利益”的业界代表。
伞后团体“思政筑觉”关兆伦笑言专业人士“好有性格”,不少人认为功能组别选举“多我一票不多”,最终改至民主成分较高的“超区”投票,“但泛民在传统功能组别愈走愈多,那只会令界别更偏向建制”。同行放弃小圈子选举“特权”,但他今年申请回归“传统”功能组别。他解释,特权愈多人有,就愈不是特权,“几个人有的是特权,但若20人或更多人享有这项特权呢?那就不再是特权”。
功能组别选举趋势: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