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澳邨潮湿锌盘“沤菇”解谜?专家证为黑木耳:持续发酵一年
春天潮湿,易令墙身或木门发霉发黑,甚至菇菌滋长。《香港01》昨日报道,沙田水泉澳邨有单位的厨柜,因当地天气潮湿,锌盘底部“沤出”大量菇类。真菌学专家邓铭泽接受《香港01》记者访问时分析,料该锌盘底部出现的菇类,属可食用的“黑木耳”。他指出,“黑本耳”一般生长于极度潮湿环境及烂木上,属常见品种,但形容在家居情况大规模出现属罕见,相信已潜藏及发酵一年。他认为只有更换受影响木柜的木材,才可杜绝后患。
木料防腐差利菌丝发酵
有沙田水泉澳邨居民向《香港01》报料,称由2月起发现厨柜内锌盘底部“种出”一层层菇。该名居民透露,虽然已不断移除菇群,但每隔10日,就会再生长,感到十分困扰。
真菌学专家、浸大国际学院讲师邓铭泽看过居民提供的相片后分析,相信菇类为无毒的“木耳属”,品种为常见的“黑木耳”,“种子”可随风飘扬,一般多生长在长期潮湿、烂木及肮脏环境下。邓认为,若木料的防腐功能差或置于上述环境下,就会有利菌丝发酵“落地生根”,“攻占”整个木头,不断“结果”长出菇群。
黑木耳虽可食用 但厨柜木料恐受污染或含毒素
他认为,今次大规模在家居出现属罕见,“一般系木质嘅边位长出几只菇,呢个咁大规模,估计菌丝依家已偏布成个地方。成个木要栏晒,啲菌周围生长,先可以不断蔓延。”他认为,只有更换受影响部份或整个移除,才能杜绝根源。
他又提醒市民,虽然黑木耳为可食用,但切勿贪玩试食,因为木料若受污染,例如有喷过杀虫及防腐剂等,长出的菇或含毒素,会引致食物中毒。
詹济南:18年验楼只见过数次资深验楼师詹济南表示,18年验楼经验中,只遇过几次此类情况,并非常见。他表示,一般开采后原始木材需要经过去湿处理,令湿度仅维持只有8%至12%;亦要加上底油及防虫油等,做好防腐工作。不过,他指,不排除有部份原材料在开采时已含真菌孢子,一旦未做好防腐工序,在潮湿环境下就会长满菇群。他建议在潮湿天气下,市民可在木料上喷干燥剂或扫上防水油,杜渐防微。
在潮湿天气,木料长出菇菌非首次。2016年4月中,有市民发现电车木窗框长出两只菇,亦有家居厕所洗手盘长出貌似花朵的菌类,当时引起不少网民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