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里的性小众】ViuTV为他们讨回公道

撰文: 游大东
出版:更新:
在银行工作的男友A为了安抚怒气冲冲的男友B,竟然在大街大巷强抱对方,这一段剧情看在眼里,描述同志生活时不加任何前设和歧视,敢说是香港电视史上40年来最大跃进!
游大东
《玛嘉烈与大卫》首播,这一幕同志恋人街头相拥看似毫无看头,其实是香港电视史上40年来的“大跃进”,以平实手法描绘男同志面对的压力,观众应该好好记住。(ViuTV截图)

久旱逢甘露。

自ViuTV开台后,家中尘封已久的电视机再次开着,而且几乎没有转台。

荧幕锁定99台差不多两星期,那股清新气息,完全驱走作为香港电视观众憋在心里多年的郁闷!最惊喜的莫过于逢周一、周二晚11时播放的自制剧《玛嘉烈与大卫系列 绿豆》。记得首播(4月11日)当晚,网民立即在facebook洗版。有人认为剧情“伪中产”兼“离地”,包括林保怡饰演的大卫身为的士司机,何以举止如此斯文,家住大单位,就连布置和陈设也是简约北欧风,实情南方舞厅原著其中一章“司机他”已清楚交代:“大卫大学毕业之后辗转做过几年投资顾问,转眼间便储了一些钱,足够他买一个的士牌,成功成为一名的士司机。”饰演玛嘉烈的周家怡日前接受访问时亦补充,“大卫已工作20年,有一点钱。”当然网民总爱先闹为快,不求甚解。

两位导演Fatball与25的掌镜构图别具心思,这是无线电视拍剧时绝不会认真对待的细节。(ViuTV截图)

绿豆大惊喜

事前没预期,反而有惊喜,看罢头两集《绿豆》,很多地方抵赞:邀请林海峰担任旁白、实景拍摄、两位导演(Fatball与25)掌镜角度巧妙用心,更重要是对白铺排得宜,成功营造气氛。第一集有两个精彩之处,首先是玛嘉烈与Candy(汤怡饰)喝醉至天光,脚软软的走到大卫的家,甫开门立即躺在沙发上,大卫悉心照料,帮她脱鞋,以自己的大髀当枕头,短短三分钟,几乎没有对白,那一幕,完全将大卫和玛嘉烈之间的爱与矛盾很立体的呈现出来。

相比之下,另一幕三分钟剧情,则以连珠爆发式的对话铺陈。大卫驾驶的士,在中环遇上一对前往洪水桥丹桂村的同志情侣,他们因为是否同居、是否出柜而在车上吵架,矛盾大爆发:

大卫在中环遇上一对同志恋人,他们在车上吵架,穿黑衣的男友A(吴嘉乐饰),其外形和打扮跟直男完全没有分别,这些“隐性挛男”无论在香港社会绝不少见,就在你们左右。(ViuTV截图)
“我唔同你呀,咩负担都冇,我唔可以畀公司知㗎,我唔系返Apple呀,我返银行㗎,中资呀,我都想同你一齐住㗎。”
男友A
“唔畀得屋企人知,唔畀得公司知,依家你吸毒呀?争人钱呀?你留案底呀?唔畀得人知!”
男友B

到达目的地后,在银行工作的男友A为了安抚怒气冲冲的男友B,竟然在大街大巷强抱对方,这一段剧情看在眼里,描述同志生活时不加任何前设和歧视,敢说是香港电视史上40年来最大跃进!

1977年首播的《家变》,任达华饰演、剧中称为“华仔”的洛华,成为香港电视史上第一位男同志角色,开创先河,可惜往后同志在无线剧中往往遭矮化,以负面形象示人。(网上图片)

在无线被妖魔化的性小众

怎么说?1977年陈韵文创作经典长剧《家变》,剧中洛家𡥧子洛华(任达华饰)与施政(骆应钧饰)有暧昧关系,虽然剧中没有人讲过“同性恋”三个字,但HeHe的讯息呼之欲出,这些画面透过翡翠台黄金时段走入寻常百姓家,实在“劲过核爆”,其大胆前卫的程度直教当今的无线中人汗颜。

自此,同性恋等性小众族群落在无线编剧手上,便会掉进妖魔化的紧箍咒,不是乸型、露肉狂,就是喜欢毛手毛脚、心理变态等,很多时剧中一些角色更因为身为同志败坏家声、备受社会压力而变成杀人犯,负面处理的例子多不胜数,建议大家细读“女同学社”四年前公布的“TVB最恐同及最同志友善剧集选举”结果,在此不赘。

戚其义监制的长剧《珠光宝气》,黄德斌饰演的游日东阳刚味浓,很多人以为他喜欢康雅言(邵美琪饰),其实他深爱的是高长胜(林保怡饰)。(网上图片)

反之较为平实、正面描写同志的无线剧集寥寥无几,最近期的例子是2008年首播的长剧《珠光宝气》,剧中黄德斌饰演的游日东,身形魁梧、习惯留须、声线低沉、说话不多,丝毫没有“无线Gay佬味”,偏偏他一直深爱的是高长胜(林保怡饰),令观众大吃一惊,能够如此处理同志角色,只因监制是戚其义。

《绿豆》够贴地 反映同志被歧视实况

《绿豆》同志对话的另一重点是写实,在中资银行工作的男友A碍于公司内部的保守氛围而不敢出柜,那句对白实在说穿很多同志的痛处和压力来源,为了撰写这篇文章,我向两位在中资机构工作的男女同志朋友查询。

他说,公司不会明文禁止同事讨论同性恋,但毕竟上司很多时都是内地人或者是传统中国思维的中、老年人,“很多Member会担心自己在上司面前扣分,选择避而不谈”。

她说,面对同事时不够胆说自己是女同志,“因为身边有朋友提醒,叫我入去打工的时候,最紧要唔好出柜!”当她与女同事吃午饭,每每谈到感情事时,“大家都预咗你系讲紧男朋友,咁样好难讲落去。”

至于公司福利,理所当然不会涵盖同志伴侣。非中资银行的处理又如何?就算职员不会大庭广众的谈论自身性向,至少有银行愿意为员工的同性伴侣提供福利,以汇丰银行为例,职员与伴侣均可享有医疗福利,但不会过问伴侣的性别,单是这一点,已经间接证明《绿豆》的创作团队相当贴地。

当然总会有些人不满意,无意中在facebook见到一位曾在无线任职PA的人说,“如果认为,一对同性恋情侣在吵架是什么特别的点子,那你本身就是以奇异眼光来审视他们。”Come On,这样根本是无视现实!君不见香港社会对于性小众的态度依然偏向保守吗?很多时都是口里说不,身体却很诚实的带着有色眼镜,不然很多公众人物应该很放心谈及自己的性向,而来港发展的日籍男星小林竜介,亦不会因为遭人踢爆曾经在日本拍摄GV后而要执包袱返日本。

同性恋题材的剧集,在内地极度罕见。以男同性恋为题材的网剧《上瘾》,近来成为话题之作,但随即遭当局全面封杀。(网上图片)

让电视剧做好它的工作

假使40年前《家变》后无线电视不怕外界批评,勇于为性小众族群“开山劈石”,竖立友善、包容的态度,可能今天香港观众在电视荧幕看到的,是好比《上瘾》、《Looking》、《The L Word》等等那样“硬桥硬马”的同志剧集,而描述同志之间的爱时,可以是如妻夫木聪和绫野刚在新戏《怒》那样在床上热吻的画面,简单直接,无需使用暗笔,要观众自行意会。

13年前《孽子》在台湾公视八点档播出,导演曹瑞原直言:“虽然大家都不敢拍、觉得不可行,但我觉得当时的台湾需要这些东西。”跟白先勇“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徬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的想法同出一辙。当时剧中找来范植伟、张孝全、杨祐宁等新世代男艺人演出,吸引观众。(网上图片)

电视剧的作用既是反映社会,亦有教化作用,想起早前在戏院看“他们在岛屿写作2”《白先勇─姹紫嫣红开遍》,谈到2003年台湾公视八点档播放《孽子》电视剧后不久,同年台湾就出现第一届同志游行,导演曹瑞原忆述当时有家长打电话到电视台,请他们在播放《孽子》时能够加插一段字幕,希望离家出走的儿子能够看到,大意是说:“爸妈现在了解你了,希望你能回家。”面对同志,香港人何时才会不再大惊小怪?《绿豆》这幕同志对话的时代意义,香港观众应该好好记住。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