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医院病房爆满 座椅当病床“坐住医” 病人:医院话得番呢啲
公立医院内科病房严重爆满,其中荃湾仁济医院情况甚为严重,病房不单逼满病床,有病人更无床可卧,要将座椅当成病床使用。现场所见,部分病人安坐在椅子,位置就在原有病床的床尾,两个病人距离甚近。有病人表示,医护人员曾称“病椅”仅暂时性,有床位时会再安排予他,惟他由早上苦候至晚上达12小时,尚没有转回睡病床的消息。他又指,“病椅”是后期加上,编号不属于原本病房,令医生难以觅到病人。此外,有曾入院的病人坦言,从未见过医院将“座椅”当作病床。
入院遇床位不足 被迫椅子当病床
就记者现场所见,每张“病椅”犹如病床般贴上号码,“病椅”放置于病床的床尾,并未有如病床般设置柜桶或餐桌,病人需要将私人物品放置在椅上。
22岁的病人Eric早前因踢足球而弄伤左脚十字韧带,等候3至4个月后,今日手持“入院纸”到仁济医院骨科病房入院作检查,以决定是否合适做手术。
不过,由于入院后床位不足,医护人士仅以一句“得番呢啲(座椅)”,要求他以座椅当成病床休息。他坦言:“正常人入院,都会觉得会有床瞓。”不过,因环境所限,他由早上8时等到晚上,仍是安坐同一位置,期间接受了心电图、X光及验血检查。
未有地方摆放私人物品 医生难觅病人
他引述医护人员曾指出,一旦有床位会腾空予他,惟等候至晚上7时仍未有消息。“观感而言,床会好过櫈,櫈只有一张櫈,但床会有柜桶,亦有地方进食。”
他续指,由于“病椅”是后期加上,虽然设有号码,但医生亦难以找到,“编号并不属于那范围,例如我编号为63,但我身处的病房领域却是10几号”,反映病人并非按号码顺序编排位置。
床椅仅放置床边 影响病人出入
他又指,由于他毋须在医院过夜,故影响不大,但担心未来手术完成后仍未有病床供应,“依家啲櫈就咁摆喺床边,别人出入时会整到你,未必好方便!”
不过,他坦言现时自己病情不严重,故不介意暂时将椅子当病床,“之前睇新闻都知,医院设施及人手不足⋯⋯而且要依照病人需要决定,櫈对我来说无咩所谓。”
Eric称,自己于今晚8时完成检查后出院,在苦候医生检查期间都在“病椅”上渡过。
他指,在午餐时间仅用椅背后的桌子来盛载食物:“张台只够放个盘同杯水。”他续指,目前仍不清楚自己是否要付与病床相同的费用:“要做完手术后,(医院)畀张单我先知。”
病人:从未试过“座椅”当床
另一名病人黄先生早前因跌倒而在仁济医院做手术。他表示,由去年排期至今日(26日)到仁济,以入院检查伤口情况,决定应否将钢线拆走。他坦言,以往曾入院一次,惟从未试过“座椅”当病床,“𠮶阵有床瞓,仲好好招待我,从未试过櫈当床用⋯⋯有床当然想瞓床!”记者到女骨科病房巡视,亦见到有4名病人获安排坐“病椅”,并等候不同检查。
《香港01》向医管局查询,正等候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