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听障人士”比较喜欢用聋人称呼自己?
文:黄思俊
根据调查香港有150,000的听障人士 ,而一般人士对听障人士第一印象是需要用手语和别人谈天 。有的人的耳上戴上了助听器。可是他们大部分是以手语和别人沟通的。
社会上的方向都是提出以共融 ,例如不会因为身体的残障而影响就业学习的机会 。可是在新闻上看到很多的是听障人士遇到很多的困境 。例如在学习、工作上被岐视这都是令人心痛的。有时候我也觉得他们很可怜需要接受别人的帮助,可是我们只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短期的困难 。而没有让他们去学习如何解决困难 。归根究底是他们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引起了不少误会,自我意识 自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根据于美国芝加哥的 DePaul University 所执行的科学实验也显示了: 高度的自我意识可以增进团队合作的表现。自我意识是包括了解自己个性情绪 动机 。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表达最真实的自己,变得积极 而不是被动。
一般人都会以听障人士称呼聋人 。因为感觉上比较有礼貌,可是有一次的经验令我吓倒了。
记得有一次去了听障人士的一个分享会 ,他们用手语表达自己 旁边有一个的手语翻译在场 。这一位听障人士不断强调我们是聋人,聋人不要叫我们为听障人士。当我听到我便发觉原来他们比较喜欢用聋人称呼自己。我还记得我出席另一个会议的时候叫他们听障人士的时候 ,他们的面部表情180度转变,而且用了强硬的面和口形和我说:
唔该你称呼我们为聋人,我们不是听障人士
当时我真的不懂怎样回应,而我自己的想法是用听障人士称呼会比较有礼貌。例如我们以视障人士称呼视力有问题的人,而不是用盲人。因为盲人、聋人是以住旧式的叫法,而社会的进步令我们学会以尊重让他们能够接纳自己,得到尊重,而不是一味叫社会大众称呼为聋人。当需要别人尊重时需要互相尊重,如果这样子何以叫人尊重呢?
银币有正反两面。香港不是所有的聋人以手语沟通 。而有的人是能够像普通人一样沟通。他们可以开心地读书、建立朋友圈子,有的甚至能够透过打球获得世界排名。在他们的访问当中发现他们都有一种特质 :自信心高和能表达自己。其中令我印象深刻是其中一向话,他说:
我是听障但是不会因听障而自卑
由此可见聋人跟随潮流用听障取代聋人。以让社会大众容易接受和让自己得到重视。
(本文为投稿,稿件可电邮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