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从绘本走入社区 小朋友亲身到海味街办年货学传统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过年少不得要“办年货”!但“发财好市”这个传统新年菜式有什么材料?为什么贺年食品要由麻布袋、胶盒和玻璃瓶三个不同物料的容器盛载著呢?相信未必每个爸妈都能解答得到。一班小朋友从绘本认识“办年货”后,就亲身到俗称“海味街”的上环永乐街,走访多间酒行、参茸海味铺,自己寻找答案!摄影:邓倩莹

“档口仔亲子社区学校”项目主任卢志妮(Eunice)先跟小朋友共读绘本。

在小朋友出发前,他们先在上环街市对出的空地共读绘本,以故事和图画的形式认识一下“办年货”是什么回事。

“小朋友,咩系‘办年货’呀?”

“去Shopping!”“去买糖果!”

原来小朋友都知道“办年货”是要购物,但除了糖果之外,传统上大家还会购入什么贺年食品呢?

负责共读绘本的Eunice,就以一本台湾绘本《走,去迪化街买年货》,引导小朋友认识“办年货”。故事中的主角阿瑞和爷爷,在台湾传统老街“迪化街”的布庄、中药行、南北行办年货。在这条新年气氛浓厚的老街上,他们买了挥春、灯笼、干贝、节虾、鲍鱼⋯⋯Eunice边说边问小朋友有否在香港买过这些东西,又叫他们动动鼻子,嗅一嗅周围有没有一些咸咸的味道,慢慢地,将小朋友们从绘本带到现实中他们身处的海味街。

+2

四个海味任务   购买年货满载而归

小朋友们对办年货产生兴趣后,Eunice就给了他们四个任务,请他们在海味街寻找答案。任务分别是:画出盆菜所包含的食物、找出“发财好市”这个传统新年菜式的材料、找出贺年食品要由麻布袋、胶盒和玻璃瓶三个不同物料的容器盛载著的原因,以及拆开“花胶”、“燕窝”和“瑶柱”的“真面目”。

要完成任务,小朋友们就要跨过自己的心理关口,勇敢到不同的店舖问问店员。有小朋友问第一个店员时,店员没有理会他;问第二个店员时,店员抛下一句“好忙”;问第三个店员,终于愿意回答他的问题了!另外,小朋友在游走海味街时,眼睛都闪闪发亮,充满好奇,相信不少人是第一次踏足这条街,第一次看见林林总总的参茸海味。其中一个小朋友牧饶的妈妈指,儿子可以从活动中认识到不同的海味,“我哋食团年饭都唔会有咁多呢啲𩠌㗎啦。就算我做妈咪,我都冇乜嚟过海味街,再上一辈会比较多,所以今次嚟一嚟都几好!”

+2

当小朋友陆陆续续完成任务后,他们的眼睛更加闪亮,笑容更加灿烂!原来,是到了自由购买年货的时间!有小朋友一手拿著一袋满满的糖果,一手把纸币递给店主,满载而归的他不禁喜上眉梢,露出天真的笑脸。

训练孩子勇敢解决问题

虽然不是每个问题都能找到答案,但每位小朋友都能自己探索、勇于发问,不倚赖爸妈。除了认识了办年货的历史,他们还从体验中学习到很多事情不是第一次就成功,需要自己尝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有小朋友坦言发问时会感到紧张,但得到妈妈鼓励拥抱后,就充满勇气敢于踏出第一步。

最后,他们要设计一个礼盒,画出他们会送什么年货给爸妈,体验一下传统办年货的心意。当中有不少小朋友想送自己喜爱的糖果和瓜子给爸妈,而最逗趣的,竟然是有小朋友想送一个消防员给妈妈。他笑言妈妈很喜爱消防员,不知道是否在妈妈愤怒时,可以帮忙“灭火”呢?

提倡家长运用绘本带领体验式学习社企“档口仔亲子社区学校”项目主任(社区)梁汝伈指,机构所有的活动都包含3个元素:绘本、走进社区和本土议题,这个活动正正是一个好例子,在短短两小时里串连起3个元素。而为什么一开始要运用绘本呢?Aki指:“有啲小朋友年纪较小,如果唔用一个故事同图画的形式去引导,就咁同佢哋讲办年货,直接行个条街,佢哋见到同体会到嘅嘢会好唔同。”所以他们会先建立一个框架,让小朋友自由探索之际不会迷失方向,同时导师也会从共读时间中了解到小朋友的程度,在活动程度中作调节。另外,Aki强调家长往后遇到不同绘本、不同主题,都可以同样方式带领小朋友作体验式学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