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源流】泰国东部拳术——Muay Korat

撰文: 武备志编辑团队
出版:更新:

古法泰拳(Muay Boran)大约成于14世纪左右,根据地域不同,而分为东部Muay Korat、中部 Muay Pak Kiang, Muay Lopburi、Muay Ayuthaya和南部Muay Chaiya、 Muay Maa Yang几种风格。古法泰拳与现代泰拳有不同差别,坊间亦有很多说明古今分别资讯,这里也不作赘述。古泰拳能按地域分不同流派,流派间自有其独特风格,笔者这次向大家介绍东部较出名,以地域名命的Muay Korat。

泰拳在拳风上笼统来说可以有南北之分。大抵北方及东北一带,Muay Korat和Muay Lopburi,拳风偏向较刚阳硬朗(泰文称这类泰拳风格为 Muay Lug);而在南方如Muay Chaiya则偏向为阴柔灵活拳风(泰文称这类泰拳风格为Muay Giaw)。

(网上图片)

古代因泰国与缅甸等国的多年交战,文献保存有限。Korat起源于泰国中部偏东Na Korat Rachasima 地区,据说有过千年传统,于泰王拉玛四世(Rama IV, 1851-1868)时开始向公众普及,由Khorat地区总督Phra Hemsamahan将之传授给徒儿,再向泰王展示Korat武艺,并赢得皇家拳赛。

站桩

硬朗的Muay Korat,为了保持稳重的风格,在站桩(Stance)上有别于其他泰拳站姿。首先,Korat要求前后脚直距长,横距近乎零双脚脚尖向前,前后置于中线,前脚脚尖向前,后脚容许脚跟稍离地,人的重心倾向前脚,一旦档格重击,后脚脚跟可以由离地御力而下压贴地。手桩方向,同让前后手直距长,前手尤较现代泰拳要前,与脚桩一样,前后手同样与头部置于同一中线。Korat扎手带位置亦甚有风格。Korat虽然同样以麻绳扎手,但手带位置缠及手肘(Elbow),用意为进一步防御敌人重脚。

可留意片中Korat一方站姿和手带绑法,与现在泰拳有明显分别。

拳法及脚法

Korat较多连消带打(网上图片)

拳术方面,拳型打“日字”(原意为手持著长剑),以中轴线进攻为主。在泰拳流派来说,Korat较喜欢主动出击捉实敌人,而其勾拳甚具特色,Korat勾拳又称为Mahd Wiang Kwai(英译Throwing the Buffalo Punch,原文意思为能杀死一只水牛般强劲),勾拳覆度较一般西拳少,重点是出拳时前臂180度内旋,以日字拳型,手指公向地下,手指在外面,以抛力以手背攻击敌人头部,尤其耳部位置。

脚法上,出脚以直蹬为主,配合蹬脚而较少单用膝攻击。脚尖强调直指前方,Roundhouse Kick侧身幅度较现代擂台竞技要求为大。Korat Roundhouse Kick踢法与现代Roundhouse Kick(较硬的胫骨正面踢向身体)有异,除了因为时代不同,亦据说这踢法可能是避免给对方以腋下夹实小腿动弹不得的情况出现,因拳手脚掌竖直,只要一抽腿便较易逃出对方锁技。Korat腿拳配合,在泰拳流派来说较注重连消带打或直接逃离攻击范围,甚少只单档攻势。

1:43,示范Korat独特Roundhouse Kick,影片亦示范很多活动膝关节动作。

2:23,拳手在搏击中踢出Korat Roundhouse Kick

3:30拳师示范以桥手档格对方来攻后,顺势以Throwing the Buffalo Punch还击。5:00拳师示范连消带打的技法。

所以说Korat大开大合,刚硬路线,是它的拳路脚法注重重心稳重、身体平衡和安全,拳手会耐心等待时机才出击,相对来说也较南部Chaiya轻视灵活性。另一方面,为了弥补不够灵活的问题而增强攻击力,Korat特别重视抗打,例如Roundhouse kick其中一个常见锻炼方法便是长时间练踢蕉树,希望锻炼一般较用到的肌肉群,强化这些部份发力。

参考资料

The ‘Hard’ and ‘Soft’ Styles of Muay Thai

Muay Thai Korat @ bullshido

Muay Thai Bo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