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做人阿妈”初体验:孩子长大、父母寂寞

撰文: 陈雅菁
出版:更新:

最近大热的日本游戏《旅行青蛙》(旅かえる)获得大众的热捧,没有刺激的打斗、没有花巧的设定,只是单纯的为不定时出门的青蛙执拾背包。青蛙的不受控,却又与玩家存在牵绊关系,让你又爱又恨。这种单方面的等待,不就是父母对我们的写照吗?

《旅行青蛙》跟大多饲养型游戏的差异,在于你跟青蛙没有互动。

玩法:青蛙会不定时去旅行,玩家无法控制旅途的时间和地点,尽管青蛙回家,你也无法控制它在家中做的事。除了等待青蛙在旅行中寄回家的名信片,和期待带回来的手信,基本上你无事可做。

《旅行青蛙》的游戏本来会胎死腹中,但因为从设计者的女儿身上得到灵感,才让这个表达天下父母心的游戏得以面世。笔者一边玩,也觉得更加惭愧。刚过去的周日,已退休的家母跟我说不再做兼职的工作,那是周五发生的事。我问,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她说,“因为你前两天都不在家,根本没机会跟你说。”

在外想他回来 在家想他出去

青蛙出外旅行会寄来名信片,但这也并非必然。(Twitter)

以玩家的心态而言,因为知道青蛙会寄名信片回家,为了收集更多过瘾、抵死又可爱的照片,总希望在家的青蛙早早出门。但出门后,又在忧心为何久久未归。笔者的青蛙昨晚十时多外出,以为睡醒后自然会回家,谁知醒来后仍未见“蛙影”,贪玩得令人担心,结果下午二时才回家。把时间记得那么清楚,你可以说我是疯子,但爸妈肯定比任何玩家都要夸张。在兰桂芳夜夜笙歌,年轻人以夜晚为单位,父母却以小时为单位,坐在沙发上等待,却整夜未眠。反之看到孩子老是在家懒洋洋,怕他成为不懂得交际的毒男、毒女,内心焦急得想推他一把。青蛙在家会吃饭、会看书、会磨刀、会写信,在父母眼中也许一事无成,但这些都是到外拼搏的准备工夫,孩子其实也自有分数。

女生都学起来的“半桶水”哲学:懒惰中带用功,在用功中偷懒!

+3

为他准备好装备 还欠一点运气

家外摘到的四叶草,可以为青蛙带来运气。

电话萤幕亮起,你非常兴奋,因为青蛙回来了。打开家门,你看到青蛙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你却赶著为他执拾背包,因为你无法估计他什么时候又离开。青蛙的行装很简便,食物、道具、护身符,除了食物,其他都非必要。食物在商店的价钱不同,有传亦会影响青蛙所到之处。但最叫人心酸的,是最便宜的提子干松饼写著“适合在少许饿的时候享用”,网上攻略都写它不饱肚,撑不了多久。因为能力有限,能为孩子准备的也许并不理想,但那块像发霉的面包已是父母尽力负担的珍品。

【21-day Challenge】3星期不光顾连锁店:唔买ZARA得唔得?

准备这个背包的心态,我想跟那些孩子刚步入社会的父母尤其相似。过去提供良好的教育,也让孩子不愁温饱。他终于要出外工作,父母无法再准备什么,只希望幸运之神眷顾,让他无风无浪、平安回来。

子女不在家 要懂得自得其乐

青蛙不在家,收集田地的三叶草几乎是唯一可做的事。

青蛙旅行中,人去楼空。他背著背包走了,你也没执拾的需要。你可以找点活儿,到屋外的田地收集三叶草,好让可以购入更高级的装备,说到底,这也是为青蛙而做的事。现实中,父母无法忽视和子女的牵绊,但当孩子愈来愈少时间陪伴在旁,也要学会自得其乐,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

这让我想起莫文蔚翻唱的《外面的世界》,原唱齐秦年轻时曾被送往少年感化所,姐姐每天到狱中探望,并带上结他,让他在音乐中找回自信。这段经历成了《外面的世界》的画面,里面的主角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他离开自己,往远空翱翔。但亦知道对方总有天会鸟倦知还,并承诺会一直等待对方归来。

延伸阅读:

【My Choice】养猪apps参透男女关系!猪女付钱找“配种对象”?

【My choice】遇困难要play smart:“神回避2”教你创意是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