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履新后一日即被揭发,她持有的大榄海诗别墅独立屋涉及多项僭建。面对公众重重质疑,郑若骅承认警觉性不足,就引起不便致歉。其实,高官僭建风潮由2011年已卷起,由时任环境局副局长潘洁揭开序幕,并席卷特首曾荫权,但之前最嘱目的仍要数唐英年的约道“唐宫”,记者、政党人士及市民一度挤满约道,等候屋宇署公布调查细节。撰文:陈润南、周伟强摄影:郑子峰、余俊亮、岑卓熹、黄永俊、路透社、美联社、视觉中国、政府新闻处
郑若骅早前被传媒揭发住宅有僭建。(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香港01》翻查新任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与丈夫潘乐陶,各自持有的两间别墅,合并至少有8处怀疑僭建。在郑若骅的4号屋,天台梯屋被加大60方呎、地下客厅有楼梯通往地下空间、地下外墙额外建有小型玻璃阳台,以及在花园挖建水池。(岑卓熹摄) 被揭发大榄海诗别墅涉及僭建后,大批记者周日(1月7日)在郑家守候。当日中午,郑若骅由先生潘乐陶驾车接送返家,两人在车上面露微笑。面对大批传媒,潘驾车沿青山公路兜圈再折返。其间有记者在场问及是否“知法犯法”,惟未获回应。(郑子峰摄) 大批记者周日(1月7日)在郑家守候,潘乐陶驾车接送郑若骅返家。潘乐陶下车后,向屋外大批记者微笑挥手。(郑子峰摄) 昔日追访唐英年大宅,传媒纷纷租用吊臂车考察约道“唐宫”。6年后,航拍科技日新月异,记者只需带上航拍机和摇控器,便可全方位拍摄大宅,无需再登上吊臂车。(郑子峰摄) 前环境局副局长潘洁是首名被发现违反有关规例的问责官员。2011年5月,潘洁居住的大埔汀角路沙栏小筑一座3层高的村屋,怀疑有最少3项僭建物,包括在天台加建玻璃屋,并放置了巨型太阳能热水炉,并涉嫌把2楼及3楼的露台围封,改建成房间。(政府新闻处) 曾负责制定僭建政策的前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 2006年已被屋宇署警告其跑马地大宅地下庭园有两项僭建物, 但直至2011年被传媒揭发。孙回应表示两个僭建物“放置杂物及洗衣机”, 所占面积“范围不是很大,只有几十呎”,所以并无清拆。(郑子峰摄) 唐英年: “做男人要有膊头,做公职要有腰骨”。前政务司长唐英年于2012年特首选战前,被揭约道大宅僭建兴建2200多呎地库,要与妻子郭妤浅出来“拆弹”,记者会上,唐太独力承担僭建责任,并流泪致歉,唐英年被指“BMW”(Blame My Wife)。(Kin Cheung / 美联社) 2012年时,航拍机仍未普及,传媒租用吊臂车观看约道“唐宫”,成为经典一幕,亦被网民疯狂改图。(Tyrone Siu / 路透社) 梁振英2012年当选特首仍未就任时,被揭发山顶大宅有约十处僭建,包括一个“消失的密室”(一个被砖墙围封的322方呎地库),之后数天,梁即找工人迅速将僭建物清拆。(Tyrone Siu / 路透社) 2012年,唐英年及梁振英前后被揭发大宅僭建,有指唐因未能拆弹,而失去特首宝座。(Alan Siu / 视觉中国) 曾荫权房策保守,种下日后公屋“缺货”的祸根。(黄永俊摄 /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