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PISA.博评】心态决定境界——学童成绩好的秘诀不是补习

撰文: 麦嘉隆
出版:更新:

自2000年开始,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每三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 (PISA),全球有超过70个会员国与伙伴地区参加,评估十五岁青少年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

学生参加 PISA 除了要完成试卷外,还需填写一份二十多页的个人背景及习惯问卷,收集参与者的个人习惯、心态与信念、家庭背景、学校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等。现时 PISA 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和决策当局的重要参考资料。

世界著名的麦健时顾问公司(McKinsey & Co)对PISA一直十分关注,并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学生成绩和个人背景及习惯的关系,不久前发表最新报告《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数据分析的新启示》(How to improve student educational outcomes—new insights from data analytics)。 报告将学生按地域分为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北非及中东、北美五个地区。 结果发现,原来无论在世界任何角落,学生心态与信念(Mindsets)是影响成绩表现的决定性因素,重要性远远高于“家庭背景”、“学生行为”、“学校因素”和“老师因素”等。

报告结果发现,原来无论在世界任何角落,学生心态与信念 是影响成绩表现的决定性因素(McKinsey Analysis)

数据还特别指出,学生即使是来自低收入家庭(样本中最低的25%),即现在北京市要消灭的所谓“低端人口 ”,只要有正确积极的心态和信念, 成绩可以胜过高收入家庭的一般孩子。

优良的学生心态和信念可以反映在学业和日常生活方面,主要几项包括:

做事愿意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相信勤奋是成功的要素和努力学习会对将来工作发展有利不会因考试而感到焦虑对学校有强烈归属感

上述结论其实是老生常谈,现在不少在政商界居高位的人士,都经历过相当艰辛的孩童和青少年时代,他们靠努力读书拼命工作,兼遇上香港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得享丰厚的回报;可惜现在很多想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家长,以为成功之道在于找一条龙幼稚园、补习社、体艺班之类的地方,反而忽略了最基础最便宜的价值观培养;不单如此,当上一辈提出要刻苦打拼的时候,反会被评为凉薄、离地 、老饼。

现在很多想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家长,以为成功之道在于找一条龙幼稚园、补习社、体艺班之类的地方,反而忽略了最基础最便宜的价值观培养。(视觉中国)

英国有一个非牟利组织 The Brilliant Club,组织和培训博士生到经济资源最贫乏的学校当助教和给学生补课,补课的内容不一定和学校课程完全挂钩,很可能是博士生研究范畴的简化版,其目的,是令低收入家庭的子女透过和博士生的接触,对高等教育有更深了解和期盼,燃点他们努力学习的斗志;组织成立短短六年,深受英国学界支持。

香港教育改革二十年,造就了日趋蓬勃的教育生意 ,补习名师一年收入三千万,学生压力有增无减,自杀的消息常有所闻;期望政策当局能够多一点创意例如参考 The Brilliant Club的成功经验,家校合作,在培养学生正确心态与信念方面彻底做功夫,功德无量。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