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为报纸画九龙寨城、雨伞运动 移民画家展出香港街头写生

撰文: 潘宛沚
出版:更新:

伊索寓言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头驴,供游客借来代步。大热天下,一名游客打算借驴的影子遮荫,却遭其主人拒绝,因为他出租的是驴而不是驴的影子。到底驴的影子属于谁,没有人知道。就像画家Adolfo Arranz,离开西班牙家乡,游走香港、新加坡,他从不属于一个地方。于南华早报任职的他,画过无数新闻资讯图像(infographic)和插画,今次举办的画展却展出他的日常写生。展览正命名为“The Donkey's Shadow”,或许在呼应伊索寓言“驴的影子”。

九龙寨城作品获新闻大奖 画家用画观察城市

Adolfo Arranz的得奖作品。(SCMP)

报纸主要用文字来传递资讯,但美术也是重要一环。正所谓“一图胜千言”,好的插图可以道出故事,也丰富了报导。Adolfo Arranz多年来负责新闻美术,从西班牙的世界报(El Mundo)到香港的南华早报。2011年移居香港,在南华早报工作时,他画的资讯图像多次获奖,其中介绍九龙寨城的作品获得国际讯息图表设计大赛(Malofiej)和世界报业协会亚太地区(WAN-IFRA Asia Pacific)两大新闻奖的金奖。一次到九龙寨城公园的经历,令Adolfo Arranz认识了旧日的“罪恶城”,正值寨城清拆的周年纪念,为时一个月的创作历程就此展开。

Adolfo Arranz于南华早报上画的雨伞运动。(SCMP)

那时Adolfo Arranz大概没想到日常的游历会为他带来众多奖项,这不过是他的画画习惯。“闲暇时我会到户外画画、写笔记,身上带备水彩、铅笔等工具。这就令九龙寨城成为我的灵感。”透过画画,他才能看到更多,这也是他看香港的方法。雨伞运动期间,示威者以占领表达诉求,Adolfo Arranz则用画笔记录所见所闻。和平的示威者、建临时自修室的义工、阅读中的年轻人,他都在他们身旁。

北角街市街。(Adolfo Arranz)
在北角街市街的作画过程。(Adolfo Arranz)

“一张凳、一本簿、一支笔”,Adolfo Arranz公余时就坐在香港的横街窄巷中,画下我们熟悉的街市和后巷。这次展出的街头写生,包括香港、新加坡和西班牙的风光。身处在香港,Adolfo Arranz画下一人一物,“只有画画才能令你看到你不曾发现的事物。”没有人知道他最后所归何处,但他会继续发掘城市不为人知的角落,就像伊索寓言最后的驴子,头也不回地前进。

+4
Adolfo Arranz写生的场景。(The Donkey's Shadow)

The Donkey's Shadow:水彩速写及插画个人展

日期:12月2日至12月31日

地点:Swing A Cat(土瓜湾道241号地下后座,珍珍珠宝行侧巷入)

时间:逄星期三至日,下午三时至八时

Sketching in To Kwa Wan with Adolfo Arranz

内容:Adolfo Arranz将与参加者到土瓜湾写生

日期:12月9日

地点:Swing A Cat(土瓜湾道241号地下后座,珍珍珠宝行侧巷入)

时间:下午一时至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