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ar展】12月新作动画率先展出 30年最难倒创作人的是……
不知不觉,《反斗奇兵》(Toy Story,1995)已陪伴我们二十多年,当年的孩子都快将成年。这是动画公司彼思(Pixar)的首部长片,后来的《海底奇兵》(Finding Nemo,2003)、《怪兽大学》(Monsters University,2013)、《玩转脑朋友》(Inside out,2015),一直陪伴80后和90后的成长。
胡迪与巴斯、毛毛与大眼仔、Mo仔与爸爸马伦,彼思动画离不开友情与亲情,展览的主题亦由此而来。展览以动画划分成13个展区,多达300多件展品,当中约180件作品是首次于香港展出。12月上映的《玩转极乐园》(Coco,2017)手稿更是率先于香港展出。手稿以人物造型为主,亡灵节彩色骷髅造型,已可见故事以墨西哥为背景。而亡灵节相当于华人的清明节,故事也是围绕先人与子孙的亲情。
彼思博物馆及展览节目高级经理Maren Jones提及彼思鼓励创意,创作人可用各种媒介帮助思考,因此展品种类丰富,而且每一件展品都代表了不同的步骤。即使成功如Pixar,也非一蹴而就,Jones强调:“失败令人进步。”只有多次尝试,我们才能看到那些可爱的角色。
角色篇:改动最多的人物是牠?
角色造型经反复考订,绘制草图后,彼思的两位雕塑师便会手制黏土模型,供制作团队参考。而展览的树脂雕塑基本上是角色的最终造型,接下来便是电脑制作的阶段。说到设计过程最繁复的人物,可算是《怪兽公司》及《怪兽大学》的毛毛。在电脑制作前,毛毛的造型就经过了三十多次的改动。在树脂雕塑展品中,我们也可看到其中一款多脚毛毛的造型。
场景篇:背景设计有根有据
彼思的角色造型天马行空,场景却是有根有据。例如《玩转脑朋友》讲述人的思想变化,绘制主角脑中场景时,创作团队便花了不少心力搜集相关资料。“动画不一定呈现现实,但要创造出令人信服的世界。”Maren Jones指着《反斗车王》的草图说道。《反斗车王》来自创作人与家人公路旅行的经历,故事亦有公路的场面。草图上的场景正是根据66公路而画,参考了岩石地质的构造。
技术篇:难倒创作团队的细节
初步设计好角色和场面,便进入电脑制作阶段。彼思一向以3D制作闻名动画界,展览亦有短片讲解了《勇敢传说之幻险森林》的制作过程。不但人物的表情和场景设计,细致连衣服的物料也要经过电脑模拟,参考摆动时的物理效果。而最考起电脑团队的,不是什么大场面,而是女主角梅莉达的头发。又厚又卷曲的红发看起来充满动感,梅莉达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发丝。而要呈现这种弹性,配合她的动作,正是电脑团队的一大挑战。
更多展品:
场内布置:
最后不要忘记买纪念品,送给家人和朋友
彼思动画30年:家+友‧加油!日期:2017年11月18日至2018年3月5日地点:香港文化博物馆入场费:$20(全日制学生、60岁或以上长者或残疾人士半价)放映节目:“艺术风景”(15分钟的短片由动画草图串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