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拳
华拳,据闻创自唐代开元年间的华山人蔡茂,故曰“华拳”。及至明代嘉靖年间,旅居山东济宁的蔡氏后裔蔡挽之,以“精气神三华贯一”的道家学说为基础,写成了《华拳谱》,使华拳成为一个完整的拳学系统,得以流传后世。
原本华拳只是山东济宁的地方拳术。直至清末年间,蔡氏后人蔡桂勤得到名师丁玉山指点,继与蔡桂俭、李瑞云等师兄共弟同钻研,最终令家传拳技再上一层楼,在上海、杭州等享负盛名。华拳一跃成为北派著名拳术,与“查、花、炮、红”并列为五大长拳。
以时下眼光看来,华拳乃典型的长拳拳法,当属外家拳法无误。但照《华拳谱》所载,传统华拳与后世的内家拳学其实相当类似,两者俱讲求全身内外的均匀发展,即“不柔不刚,合道之常”。另外,虽然华拳有很多跳跃翻腾的动作,但其基本要旨却和太极拳一样,强调“五体均称”、“风骨内敛”(太极拳中曰“气敛入骨”)。李瑞云则在原有的华拳系统上,加入“托、提、聚、沉”的呼吸法,令华拳的内家色彩更趋浓厚。与此同时,《华拳谱》非常重视心理活动在拳术的领导作用,认为“心统性情,一身之宰也”,这点亦与《内经》提到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一致。除了反映出华拳的丰富内涵外,亦再次体现到内外家之间的复杂关系,实在难以用二分法定义(详见《何谓内家拳》)。
华拳的代表套路共有十二路,既能够单人练习,亦可以双人对练,其中尤以蔡龙云修编的四路在当代最为流行。蔡龙云(1928—2015),出生于山东济宁,父亲便是上文提到过的华拳名家蔡桂勤。他自幼便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家传武艺,从年青时代开始就与中外不同的好手切磋交流。在他的努力底下,华拳再一次成为全国知名的拳术。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蔡龙云继续在各个武术团队里担任要职,为华拳培育人材。1960年,蔡龙云与其他武术家合作,制定了第一代的套路竞技规则,当中自然包括了华拳。尔后,蔡龙云又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发表四路华拳,并多次在报纸杂志介绍华拳的搏击方式。这些文章及套路动作,便成了今天流行的华拳规范模式:
(华拳竞赛套路)
(内地制作的蔡龙云记录片,提到他学习华拳及年青时的搏击经历)
2015年12月19日,蔡龙云因病逝世,享年87岁。庆幸的是,华拳至今依然是国家的标准竞赛套路之一,他的学生邱丕相、王培琨等亦继续在不同的武术领域里工作,让这门传统拳法得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