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正义】看高铁 今日香港 还有什么是钱买不到

撰文: 托比
出版:更新:
过千人在中大山城,慕名听哈佛教授讲述正义;同日议会程序就被粗暴破坏,比起吴亮星主持新界东北发展计划前期工程 3 亿多元的拨款,以及陈健波主持港珠澳大桥口岸工程逾 54 亿的追加拨款,还要粗暴。不禁在想,到底今日的香港,还有什么买不到?
托比
全球知名的桑德尔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演讲。(陈奕谦摄)

由浅入深 反思金钱影响力

以《正义:一场思辨之旅》一书闻名的哈佛教授迈可桑德尔(Michael Sandel),在香港中文大学以“钱买不到的东西:金钱与正义的攻防”为题演讲。约一个半小时的演说,一如桑德尔在哈佛的讲课,例子生动简单贴切,台下观众对答,令人反思金钱到底买到什么,买不到什么。

有一个问题、两个例子,花较多时间讨论:

“一个人如果要卖肾来买一部智能电话,以及学校用金钱奖励学生阅读,你同意吗?”

看似很简单的题目,引起的讨论却很深入:

卖肾的人,是否完全了解所有资讯和风险?如果卖肾是为了养妻活儿,是否可以接受?用金钱奖励学生,会否令教育变质?现存奖学金制度,是否同样收买学生?社会和家长不断灌输努力读书就可以揾好工、赚大钱的观念,又是否正确?

带出一个又一个不易解答的问题。

在台下愈听愈纠结。原本没有打算写这篇博评,但演说开始前一个多小时,广深港高铁工程 196 亿元的追加拨款通过了,但是政府仍未解答一地两检和成本效益等问题;代主席陈鉴林将过千项议员的临时动议,大幅削减至 36 项;终止议员提问,进入表决议员议案和拨款,并在禁止部分泛民议员进入会议厅的情况下,举.手.表.决。

高铁追加拨款在乱局之下通过,社民连黄浩铭等示威者不满占领立法会大堂。(陈焯𪸩摄)

问立法会:程序公义值几钱?

过千人在中大山城,慕名听哈佛教授讲述正义;同日议会程序就被粗暴破坏,比起吴亮星主持新界东北发展计划前期工程 3 亿多元的拨款,以及陈健波主持港珠澳大桥口岸工程逾 54 亿的追加拨款,还要粗暴。不禁在想,到底今日的香港,还有什么买不到?

政府搬出“港铁会为工程封顶”的理由,说工程不用再追加拨款,好像说得香港不用再蚀下去,继续繁荣稳定发展一样。香港人真幸福,只要从库房拿出 200 亿,就可以买到暂时不用再被恐吓的日子;港铁要借贷派特别股息,来收买小股东支持封顶方案。一场大龙凤过后,从政府角度而言,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到头来,钱解决得到的问题,就不成问题。

196 亿买了什么?

高铁工程不用停工,工人不用失业;香港可以继续与内地大城市接轨,不用被边缘化;2010 年时任运输及房屋局长郑汝桦说过,相信毋须向立法会追加拨款,像粉笔字般抹得一干二净;港人担心内地人员会跨境执法,政府却不用向公众解释,至今仍未确定的一地两检安排;还买到陈鉴林讲得出做得到的“我揸住个议事规则,系可以好离谱咖。”

程序公义,变得荡然无存。196 亿,实在物超所值。

桑德尔的结语说得十分好:经过辩论发现,社会上既然有不同意见,就应该由每一个人好好讨论金钱的作用和角色。不禁叹息,在香港,因为“洗湿咗个头”,196 亿怎样花、应否花,也不可以讨论,就连讨论也变成奢望,议会制度失去议事把关功能,理性讨论只有在象牙塔方可存在,社会矛盾继续深化,这个结又可以怎样解开?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