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评】轻铁重组背后 是僵化守旧的管治思维

撰文: 陶思文
出版:更新:

今年6月,运输及房屋局发布《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报告,当中第五章引述了港铁公司提出的一个轻铁重组方案,亦即取消现行三条元朗──屯门跨区路线里的614和615线,仅保留610线作为来往两区的唯一轻铁路线。上述建议很快引来各方反对,理由包括加剧兆康站的转车人流负荷,以及影响乘坐610线从元朗往屯门医院探病的访客等,日前还有新界居民组织游行前往政府总部请愿,要求局方尽快撤回相关方案。

其实,类似建议早在2003年轻铁服务重组计划里已经出现。当年为了配合西铁通车,九铁公司曾经打算完全取缔三条跨区路线,直到公众咨询以后才修订成保留610线以及取消614、615线。尽管如此,这个计划最后仍因地区人士大力反对而遭搁置,结果又改为将614、615线的一半班次转成614P、615P两条新路线,于兆康及屯门码头之间以交叉方式循环行。今年新方案再度向两线动刀,并且在元朗区新增610P循环路线,完全是新瓶装旧酒而已。

重组方案惹起居民反对。(新社联提供图片)

另一方面,在《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报告发布后,元朗与屯门区议会交通及运输委员会的反应也一如当年,对撤销两条跨区路线的安排表示质疑。但与当年不同,长久容忍轻铁挤迫的持份者变得敢于提出各种建议,除了最常见的添置车卡、加密班次以外,更不乏有一些大刀阔斧式的意见,包括参考外地案例对轻铁进行全面性高架化或地底化工程,乃至改用新式的虚拟智能轨道(autonomous rail)等。姑勿论前述建议在技术上可行性如何,一众议员及持份者并非单纯“为反对而反对”,而是真正希望找出方法改善区内交通情况。

相比之下,港铁管理层的作法就显得僵化守旧。经过十余年和两铁合并,港铁今天构想如何改善轻铁营运效率,方针居然仍与当年九铁的重组方案如出一辙。再联系近日港铁观塘线讯号传输系统频仍出错,不难看出港铁管治思维就是透过小修小补延续资产寿命,尽可能推迟其大规模更新硬件的日程,务求在帐簿上赚取更多短期利润。然而,作为一个应负上社会责任的公共运输企业,这种作风长远来说对社会与港铁本身恐怕都是有害无利,作为港铁最大股东的特区政府更是责无旁贷。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