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家校会主席方奕展 强调家校合作有赢无输、分享推动合作妙招

撰文: 卢劲扬
出版:更新: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家长亦应积极与学校合作,一起教育子女。政府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家校会)主席方奕展接受“01教育”专访时表示,本地及海外研究均认为家校合作有赢无输,有助对推动孩子学习。家校会成立逾30年来致力推动家校合作,近年从各方面均见到家校合作愈见紧密,特别是疫情期间学生需要在家线上学习,家长与老师因此有更多合作机会,一同跟进孩子学习,该紧密程度于疫情后亦能维持。

都市人工作忙碌,方奕展作为3个孩子的父亲亦提醒家长记得分配时间与学校沟通,“你忙到隐蔽,老师点帮你呢?”,而且老师是孩子经常相处的人,“佢收到嘅资讯可能对于你作为家长有帮助”。

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家校会)主席方奕展指家长如果工作繁忙,反而更加要抽时间与老师沟通,帮助教育子女。(梁鹏威摄)

家校合作趋紧密 家长生活忙碌更要与学校沟通

方奕展经常出席不同中小学家长教师会(家教会)举办的活动,见证家校合作关系愈趋紧密,家长比以往更投入参与学校事务。他举例,早前出席一间学校的家教会选举,不但出现非等额选举,点票后更有数名候选人同票,可见竞争之激烈。另一方面,家校会近年收到的活动津贴申请有所增加,反映家长更愿意为学校举办活动。他特别提到,由家长举办的活动除了家长讲座及工作坊外,更有支援学生学习,以至是具特色的亲子敬师烹饪比赛,由父母及子女一起煮食给老师享用。

不过香港家庭结构转变,大部份家庭都是双职家长,单亲家庭亦愈来愈多,家长因为工作而抽离学校事务并非罕有。方奕展对此表示理解,认为不同家庭的环境及背景都有所不同,家长应该视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考虑如何与学校合作,难以一概而论。

方奕展希望家长无论如何都花一点时间认识家校合作,又提到如果家长工作忙碌,更应抽空与老师沟通,从老师口中了解更多子女,帮助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如果家长期望子女学到某些技能或培养某些特质,亦可以与老师沟通,由老师在学校配合家长想法制造学习机会。

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家校会)主席方奕展认为,家校合作关系在近年因为疫情而变得更加紧密,疫情后亦有所维持。(梁鹏威摄)

家长将心比己 留空间予老师作专业工作

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另一极端则是过度参与,变相影响甚至干预老师工作。方奕展指相关情况在直资及私立学校比官津学校更常见,因为家长需要付学费,自然会有更多想法。

他认为家长需要易地而处,特别是很多家长都是打工仔,明白“你不断去畀佢压力,唔见得老师能够更有效去教你个仔”,更多是因压力而心力交瘁,工作成果亦未必是最好。他建议家长适当表达自己的要求及想法后,给予空间老师处理,相信只要合理,老师会尽量完成。

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家校会)主席方奕展表示,如果家长给予老师太大压力,老师的工作成果亦未必是最好。(梁鹏威摄)

家校合作没有既定模式 家长可以是学校重要资源

从宏观层面讨论,方奕展指不同学校的家校合作方式分别可以很大。他指普遍学校采取的模式是于拣选校车、校服、饭盒供应商时,咨询家教会意见,或是安排家教会合作会议等,“但系𠮶个模式相对嚟讲唔系(处理紧)咁核心嘅校政议题”。

他建议促进家校合作的最理想方法是学校各个层面都与家长有商有量,讨论议题可以包括教学及行政等,以达致全方位沟通,但实际做法要视校情而定。

另一种家校合作模式是引入家长为学校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或学校发展。方奕展举例,学校可邀请不同行业的家长分享行业资讯,协助学生作生涯规划;STEAM课程亦可邀请相关背景的家长提供意见或指导。他直言校友都做到同样效果,但需要长时间累积,而家长则是每间学校都有。

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家校会)主席方奕展。(梁鹏威摄)

家校会响应《4Rs精神健康约章》 吁家长遇子女有错都可以拥抱

近年社会各界均关顾学生精神健康,教育局推出的《4Rs精神健康约章》亦获得家校会响应支持。方奕展提到,现时有超过650间中小学参加《约章》,可见《约章》获得学界广泛认同,而家校会亦希望从家长教育方面入手,使家长明白4R的理念。现时家校会支持的活动或是学校家教会举办的活动亦多了家长静观训练,以至是透过电影工作坊讲解亲子关系。

他以4R之中的关系(Relationship)为例,解释家长可以以身作则,与子女维持良好关系,使子女明白如何与其他人维持良好关系;又以抗逆力(Resilience)提醒家长多给予子女空间,“错咗都可以拥抱(子女)”。最后,他亦提到《约章》有提供一系列免费资源供大家使用,农历新年期间更对应节日推出“4Rs新春希望棋盘”、“4Rs新春亲子祝福食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