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少75宗职业死亡逾半属猝死 工权会:制度不足家属难追讨
2024年快将完结,工业伤亡权益会(工权会)回顾今年工伤及职安大事,指据该会统计,截至12月22日,今年各行业最少发生75宗致命意外,当中最多的是猝死,达40宗,占致命意外总数超过一半,亦较前一年数字大增近一倍。工权会总干事萧倩文指出,过去工权会处理的猝死个案,死因调查大多只提及事主的直接死因,没有考虑其工作环境及工时等元素,在制度不足下,家属追讨补偿时困难重重,工权会促政府积极考虑在处理工作期间猝死个案时,纳入工作元素。
工权会干事卓咏恩表示,截至2024年12月22日,各行业致命意外有75宗,当中33宗涉及建造业,包括装修及维修工程;物流、仓库业有19宗;保安业5宗;海上工作4宗;其余14宗涉及其他行业。75宗致命意外当中,40宗是猝死;另有12宗涉及工人受困、遭撞击或压倒;8宗属高处堕下意外;6宗涉及交通事故;其余49宗致命意外属其他类型。
工权会总干事萧倩文表示,工权会今年跟进约40宗猝死个案,较去年的21宗上升近一倍;多数事主死因与冠状动脉疾病有关。但她指出,该会过去处理的猝死个案,多数在死因调查时只提及事主的直接死因,并归咎为事主自身疾病,没有考虑其工作环境及工时等元素,令一些怀疑“过劳死”或“中暑”个案,家属在追讨《雇员补偿条例》下的死亡补偿时困难重重。
工权会指出,政府本年度新修订《预防工作时中暑指引》,就本港暑热情况列出不同休息时间和安排,惟不少前线管理人员未有按照《指引》安排员工休息,雇主亦指执行有困难,令《指引》名存实亡;部分工人即时在酷热下猝死,也无被评估为中间致死,工权会认为这反映现时制度不足。
▼工人在酷热天气下工作情况▼
今年职场猝死个案大增,工权会呼吁政府跟进工作期间猝死个案时,应积极考虑纳入工作元素,以令怀疑因工作环境诱发自身疾病导致猝死的事主,家属失去保障。萧倩文亦指出,现时不少公、私营机构有推出身体检查计划,她呼吁政府及相关持份者,包括劳工处职业健康诊所、职业安全健康局和香港建造业议会,透过改善现行机制和操作,与医管局、卫生署及地区健康中心等机构合作,尽早发现有血压和心脏疾病的工人,给予医疗支援,及早纾缓病情。她举例,职业安全健康局设有“护心计划”,若发现工人有高血压问题,可直接转介他们予卫生署或医管局跟进,包括安排工人服药治疗等。
三跑钉板工猝逝|中风妻伏遗体痛哭 儿子﹕会坚强,得返我撑头家
涉物流、仓库类的严重死伤个案25宗 同比急增4倍
另一方面,工权会指出,今年涉及物流、仓库类的严重死伤个案达25宗,包括19宗死亡及6宗重伤,较去年整体仅5宗意外急升4倍。据该会观察,当中不少事故涉及未有使用正确起重工具、未有预先稳固被移动的物件,以及操作员没有相关培训。该会促请雇主必须确保员工使用正确的机械搬运货物,避免出现货物过重和失平衡。雇主亦须确保操作员按法例需要领取牌照,并确保员工有足够的操作及安全训练,方可让其工作。
8宗外劳工伤2死4重伤 工权会促确保足够安全教育
除本地劳工外,工权会指出,自2023年起政府扩大输入外劳,至今最少批出2.8万个输入劳工配额。该会今年记录及处理了8宗外劳工伤事故,其中两人死亡、4人重伤。除输入劳工外,工权会指当中亦涉及非法劳工,质疑可能有不少意外被瞒报,实际工伤数字恐更高。会方呼吁政府输入外劳时,需确保聘用单位能为外劳提供足够安全教育;入境处及劳工处则应主动到偏远工作场所,例如回收场、货仓、工场等地方作突击检查,并要加强检控违例情况。
吁加强各工种安全培训 促专业牌照发牌更严谨设续牌准则
工权会另关注本港不同工种的安全培训是否充足,指现时考取地盘“平安咭”只需上一天7.5小时课程,明显不足以让学员了解建筑地盘的安全概念。操作升降平台更毋须考获任何牌照,只需接受使用讲解,难以令前线员工了解正式安全的工作方式,和危急情况下的应对。此外,一些持牌的专业人士续牌过于宽松,安全知识、技术等未必与时并进。该会期望不同的专业牌照发行要求可更严谨,并订立续牌准则,确保申请者拥有专业知识之余,亦能与时并进,掌握和更新职业安全层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