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迷你车世界赛|梁省德中学车队出战沙特:力证香港学生非死读书

撰文: 黄云娜
出版:更新:

一级方程式赛车(F1)认证的STEAM项目——全球迷你赛车“F1 in Schools”世界赛将于周日(11月24日)在沙地阿拉伯开锣,获得香港赛区冠军的梁省德中学中六学生车队“Prism”已经筹足15万元的赞助经费顺利出发前往当地,准备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车队一较高下。Prism日前接受《香港01》采访时表明,很有信心为香港赢取奖牌,也希望借此机会向世界证明,香港学生不是“死读书”,而是具备创科才能。

生产力促进局把“F1 in Schools”引进本地学校后,梁省德中学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目前已经成立两支车队。(梁省德中学提供)

“F1 in Schools”自1999年在英国推出,是一项以F1赛车为蓝本的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数学)挑战赛,从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团队管理、市场营销、沟通技巧等等综合能力。学生需要筹组车队,透过电脑辅助设计(CAD)和电脑辅助制造(CAM)等工具软件,设计和制造利用压缩气体推动的迷你赛车,与其他车辆竞赛。同时,参赛队伍必须营运车队品牌、出售周边产品、寻求商务赞助,从而获得更多经费以改良车辆和外出参赛。2022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将“F1 in Schools”引入本地学校,为中小学生提供相关体验和培训活动。时至今日,“F1 in Schools”已是全球最大型青少年STEAM竞赛项目,吸引逾50个多家、2.6万间学校、150万名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赛事。

香港区比赛于今年5月举行,来自博爱医院历届总理联谊会梁省德中学(梁中)的中六生车队Prism,一举夺得冠军,取得出战沙特世界赛的基本资格;并在三个月内迅速筹足15万元的参赛差旅经费,冀为香港争光。“‘Prism’意即‘棱镜’,能够折射不同颜色的光线,我们以此为队名,希望展现不同成员的才能。”Prism项目经理陈慧珊介绍,队名的另一层意义是要在世界舞台上证明“香港学生不是死读书,我们也有很多人才”,“当我们比其他人有更多机会提早接触这些资源时,我们更需要尽力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才能”。担任制造与设计工程师的李骅璋也说,全球已经进入创科时代,可惜香港没有对外输出太多相关人才,“我们希望将来全世界一想到‘创科’就会想到‘香港’,也会更加愿意投资香港,好让对创科或工程感兴趣的年轻人们有更好的出路、更好的就业。”

全球迷你赛车“F1 in Schools”世界赛将于周日(11月24日)在沙地阿拉伯开锣,获得香港赛区冠军的梁省德中学中六学生车队“Prism”已经筹足15万元的赞助经费顺利出发前往当地,准备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车队一较高下。(梁省德中学提供)

据了解,Prism原定目标是筹集30万元资金,以出席F1迷你车世界赛、赛后交流派对、F1正式比赛。但由于时间有限,Prism不断调整集资目标,最后只派出4名队员参加迷你车世界赛。“能够找到15万元的赞助,我们已经很欣慰了。”陈慧珊透露,车队有两大集资策略:一是对内向老师推销车队精品,包括队服、宣传品、纪念品等,二是对外寻求不同级别的商务赞助,即在车辆及周边产品上打印机构标志或名称。她曾在两个礼拜了打了100多个电话给潜在赞助商,尽管只有4间公司愿意与团队洽谈,但他们并没有挫败感,反而感到庆幸:“毕竟我们只是学生,也不是真的开了公司,对于商业机构来说吸引力确实有限;我们的最大价值或回馈,就是把赞助商的品牌带到世界赛场,帮他们做些宣传。”

Prism有信心在世界赛中取得奖牌,但相对于在比赛中得到肯定,他们更享受从整个过程体验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李骅璋主修物理、数学课延伸M2、资讯及通讯科技,正好有个学以致用的机会:“我可以利用相关知识设计车辆,有效降低风阻、计算车轴效率,让车辆有更好的造型,同时也跑得更加快。”至于主修化学和生物的陈慧珊,营运Prism之后不但丰富了很多物理和工程技术知识,而且提高了她的团队管理和领导能力:“除了可以灵活运用课本,更可贵的是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相信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因为我们比别人更早经历问题、看到问题、解决问题。”负责造型设计的陈俊豪也坦言,尽管参与车队占用不少学业甚至生活时间,“例如做一次Rendering(3D绘图)需要1至3个小时,如果把这些时间放在学习上,我的学习成绩可能会更好,但参赛机会难得,这也驱使我要更好地去管理时间、善用时间,才能更好地平衡学业和兴趣。”

梁省德中学校长植文显表示,传统学科和多元学习之间并非“取舍”的抉择,而是能够发挥“共力”的作用。(梁省德中学提供)

可以代表香港冲出世界的机会确实难能可贵,但对中六生举足轻重的中学文凭试(DSE)还有不足半年就开考,校方为什么仍然鼓励学生参赛?对此,梁省德中学校长植文显表示,两者之间并非“取舍”的抉择,而是能够发挥“共力”的作用。他解释,学生若要赢取比赛,必须不断改进产品技术、沟通能力、营运方式等等,相信有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会从中学会很多能够迈向成功的特质,例如毅力、专注、勇气、对自己有要求、对其他同学负责等等,而这些本来就是学校培育学生的重要元素。

“这种‘共力’的作用,将会反映在学科成绩上,相信同学可以达到一定水平。”植文显续指,文凭试分数并非决定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唯一因素,“所谓‘输在起跑线,赢在终点前’,假如学生学科成绩很好,却未能透过全面发展培育多元特质,那么将来面对不同处境时可能未必足以应付。”植文显认为,教育工作是为社会培育人才,教学方式也需要因应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传统那种求学只求分数的观念已不适用。他早年在梁省德中学任教经济科,近年接任校长后着手进行多项改革,为学生开拓多元多样的学习体验,致力启发学生的不同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发展知识、技能、正面价值和积极态度。

除了Prism之外,梁省德中学已经着手培育“种子车队”——由中五级学生组成的Neon,锐意在下月举行的新一轮香港赛中赢取香港代表权。(梁省德中学提供)

因此,当生产力促进局把“F1 in Schools”引进本地学校初期,尽管梁省德中学的资源不如名校充裕,但植文显仍然调拨资源鼓励学生参与项目:“每个人的出身都不一样,学校可以做的就是尽量为学生提供较为平等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尽情发挥、督促他们做到最好。”STEAM教育讲求不同学科的融会贯通,而在植文显看来,死记硬背无法促使学生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应该从产品的应用层面出发,例如模型车比赛,引导学生去探索背后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等相关学科的深度,这种学习效果更加理想。”

除了Prism之外,梁省德中学已经着手培育“种子车队”——由中五级学生组成的Neon。Neon的项目经理吴约晞解释,之所以用“Neon”(即霓虹灯)命名,源于霓虹灯招牌曾经是香港街头夜景,尽管很多都基于光污染而被拆除,但“霓虹灯”仍是不少人心目中的香港特色,团队因而希望把这种旧标志带入新时代,延续香港的灿烂。有了Prism做“开荒牛”,Neon很有信心在下月举行的新一轮香港赛中赢取香港代表权:“Prism面对升学压力,都可以做得那么好,我们的压力比他们小,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得比他们更好?”

Prism Email Address:f1prismlstc@gmail.com
Prism Instagram:
_team_pris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