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闯难关成立场地单车队 盼入港队接棒成新李慧诗

撰文: 陈籽颖
出版:更新:

五人队服胸前印著“甲子”二字,在“镬场”上骑著单车飞驰。他们来自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学,为香港首支学界场地单车校队“甲子单车队”的成员。就读中四的古栢轩,曾于训练擦伤半边身体,甚至一度“断片”,需要休养一个月才得以康复,但仍无阻他坚持至今,立志成为港队成员。亦有成员直言:“单车不只系兴趣,更可以改变我。”

李慧诗(后排黄衫)曾到学校了解单车队的训练状况。成员李灵表示,李慧诗曾教授她如何改善平衡技巧,她一直活用至今。(受访者提供)

为成立单车队花光零用钱

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学推行“成梦传奇”计划,负责老师束济良表示,同学升读中一时考试压力较低,容易迷失,故此盼藉计划鼓励同学寻梦,没想到现已发展成20人的单车队。

2015年1月,当时就读中二的谢朗峰热爱单车,刚好遇上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花了3个月撰写计划书,向学校申请成立场地单车队,惟未能成功。其后束sir与他们参加坊间的比赛,尝试赢取奖金开展单车队,惟依然落选。

束sir笑言,当时谢朗峰为最多零用钱的人,因此不时会为其他成员补贴租单车的费用,结果花光了数百元的零用钱。3个月后,保良局刚好打算于校园推广公路单车,于是校方拨款成立单车队,并将单车训练纳入初中课程,期望培训出下一个李慧诗。谢朗峰的梦想看似成真,惟之后仍要克服重重难关。

教练赖蔼欣(右)15岁加入香港单车代表队,退役后自2008年起成为香港单车队教练,现集中于学校推广计划等,她大赞“呢班仔都好认真。”(陈籽颖摄)

毋忘惨痛经历 单车队渐成形

单车队于同年11月,初次参与单车比赛,谢朗峰坦言当时的经历非常惨痛,他们被人超前一圈,没人能完成整场赛事,更有成员被观赛人士指骂“垃圾”。

他们事后检讨,认为自己输在装备及体能,于是主动向束sir表示“想操好体能赢返人”,要求由原本两日的训练加操至三日。束sir坦言,当时非常感动,于是向在健身公司工作的朋友,以低价购入6辆二手单车机,放在学校供单车队练习,训练亦逐渐成形。

成员们踏上“镬场”,于练习开始前做好准备。(陈籽颖摄)

单车队成员必须“过三关”,考获场地单车牌才可进入“镬场”练习。专用的场地单车与日常看到的单车不同,没有配备制动系统,因此成员只能靠单车机模拟场地单车练习。成员一周训练三日,内容分别有单车径、单车机及科学园的公路。最初选出了35名队员考试,只有5人能顺利考过第二关,未达开班最低要求的10人。

后来教练、校方与单车联会商讨近两个月,特别批准该5人考第三关,最终他们在今年2月才成功考牌。

古栢轩曾因受伤而遭父母反对继续练习单车,但他坚持说服父母,并表示单车是他第一样如此热衷的事。(陈籽颖摄)

明日之星盼入港队

古栢轩现与另外5名成员入选体院的“明日之星”计划。他忆述,自己曾于公路练习时不慎发生意外,擦伤整个右边身,头盔与衣服都跌得破烂,束sir更形容栢轩曾一度“断片”,记不起意外的情况,最后花一个月才得以康复。

栢轩坦言,原本父母支持自己骑单车,但发生意外后不免有反对声音,只好游说他们自己训练时会加倍小心。他现时的目标是加入港队,除了固定训练,他不时会自行加操,放学回家做完功课后,于晚上10时便会出外骑单车练习,直至凌晨1时才回家睡觉。

李灵(左)笑言,全赖老师一直对自己说“一定得”,才能坚持至今。为了兼顾学业,她更主动请求束sir(右)让她加入校内的补习班。(陈籽颖摄)

女生一度走堂逃避

14岁的李灵亦与另一名女队员,一同入选体院的“青苗训练计划”,但她坦言一年前对单车仍一窍不通,甚至曾非常恐惧体育堂的单车课,因而一度走堂,后来获束sir赠送单车衣,鼓励她“一定得”,才下定决心学好单车。束sir笑言当时看到她学习速度快,认定她非常有天份,于是期望藉单车衣勉励她继续努力。

她形容“由惊变钟意系一个好大嘅过程”,期望未来能加入港队。现时她已通过场地单车牌第一关考试,教练亦对她有信心,认为她可考过本月底的第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