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九龙乐善堂支持《2024年施政报告》的民生政策

撰文: 客户来稿
出版:更新:

乐善堂支持行政长官于10月16日发表的施政报告上的民生政策、方向和内容,认为相关施政深化了当中的民生改革和服务。

精准扶贫是今届政府的扶贫策略,能善用公帑资源投放在最有需要的弱势社群身上,行政长官在去年发表施政报告时,针对㓥房户生活需要提出“社区客厅试行计划”,并表明会在试行一年后检讨成效,再考虑扩展至其他㓥房户较为集中的社区,首个由政商民合作的“深水埗社区客厅”推出不够一年,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10月16日,㓥房家庭总数已较政府全年目标高出11.5%,受惠㓥房户达577个,会员人数为1,576人;每日至少430人次使用,超越全年8万人次目标,10个月已达133,425人次,可见服务十分受欢迎。当中65%为有孩子的家庭。乐善堂作为深水埗社区客厅营运机构,乐见政府适时检视成效后,再加推多3个社区客厅至㓥房户较集中的社区,让更多㓥房家庭受惠。

刘爱诗总干事表示,在过去10个月营运深水埗社区客厅的服务经验上,是项德政及惠民项目绝对能达到绩效指标,目前客厅硬件,包括共享厨房、洗衣干衣机、浴室等使用率很高,不单针对㓥房户生活痛点,延伸了他们的生活空间;同时在软件上,关顾到孩子功课辅导、会员健康、健体及兴趣、家庭辅导、情绪支援、社区资讯讲座、就业支援等,让㓥房家庭身心健康和幸福感得以提升。项目善用香港公益慈善文化的优势,除了有信和集团及黄廷方慈善基金赞助场地、装修及客厅活动如暑假筹办北京团等,李圣根前主席亦捐资为社区客厅加设不同电子系统和网络,超过30个商界团体亦捐助物资和食物,派出企业员工担任义务导师,并有大专院校学生为㓥房孩子温习、提供英文班等。

乐善堂同时配合政府推动数码化社会,积极成为智慧型慈善机构,在设计深水埗社区客厅时,获劳福局和社署支持下首设电子会员系统,方便会员预约设施及活动,并以数据分析会员使用量和需要,进行检视和优化服务,电子系统大受欢迎,相关电子系统亦推广至其他社区客厅使用,让基层享受数码生活。

深水埗社区客厅其中一对受惠夫妇潘先生与太太,育有一名两岁儿子,一家三口居住于深水埗区的㓥房,㓥房环境狭窄,因潘太怀有身孕,预产期为10月下旬,为了让自己有更佳的环境养胎,差不多每天前来客厅,潘太与儿子会在中午到来,爸爸则晚上下班后来食晚饭。潘太喜爱使用客厅设施,可以在饭厅烹调美食,与家人用膳。儿子最喜欢儿童阁,有较大空间和不同种类的玩具,潘爸爸表示在㓥房根本没有空间和儿童玩耍,现在下班后,会第一时间到客厅和儿子在儿童阁玩耍,每天亦借用浴室及婴儿浴盆,替儿子洗澡,两父子的关系也增进不少。

潘太表示自己在这里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可以与其他妈妈讨论育儿心得,儿子也能在这里找到其他年龄相近的小朋友作伴,扩阔社交圈子。同时其他会员能短暂地帮忙照顾儿子,使他们能腾出时间处理其他事务,发挥睦邻互助。

潘爸爸称,他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社区客厅除提供空间亦减轻了他们一家的经济负担,如:水电、洗衣费用等。他亦感谢客厅提供不同的活动,加强了他们与社区的连结,认识社区不同资源,加强他们与其他会员间的联系。潘太临盆在即,他们会善用客厅备餐间,为街坊们准备“猪脚姜醋”,与大家一起分享新生的喜悦。

深水埗社区客厅每日均有不同的活动予家庭会员。
不同的义工团体定期到深水埗社区客厅服务会员。

而是次施政报告表示会扩大课后托管服务计划名额及学校数目,乐善堂其中一间位于㓥房林立的观塘区之小学 - 乐善堂杨仲明学校,是首批参与了扶贫委员会推行的在校课后托管服务计划之小学,计划原本为学校提供60个名额,推出初期已快速爆满,及后在社署协助下,再将名额提升至80个,亦已满额,可见服务十分受欢迎。项目不单协助学生温习、功课辅导,同时能促进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并释放家长劳动力,投入市场,提升基层家庭上游机会。

房屋方面,乐善堂刘爱诗总干事认为施政报告中提出立法制定住宅楼宇分间单位出租制度,由专业人士确认并申请认证,当中合标准单位认证为“简朴房”之措施,能确保居民基本住屋质素及楼宇安全;同时设登记制和宽限期,让业主有时间了解和改善不符合标准之㓥房单位成为简朴房,能为业主作好期望管理之余,平衡到居民所获得适切的基本住屋质素。

刘爱诗总干事认为简约公屋及过渡性房屋能为因“简朴房”而需安置的㓥房居民作出最佳安排。其中迁至彩兴路过渡性房屋的李女士对于政府推出“简朴房”标准表示欢迎,并认为如有小朋友,应为孩子著想,为孩子选择有助身心发展的住屋环境。

李女士与任职司机的丈夫及三名子女,包括两名就读小学子女及一名刚出生幼儿,一家五口原居于荃湾顶楼㓥房,因看到房屋局过渡性房屋住得易平台,申请乐善堂位于彩兴路过渡性房屋“乐屋”并于7月迁入。李女士表示,入住前居于荃湾一个面积约100多呎顶楼㓥房,人均面积约28呎,楼宇结构有问题,每逢打风落雨会全屋渗水,而且㓥房近马路,嘈音加上空气质素差,在家很少开窗,需要经常开冷气,屋内没有厨房,但每月租金也动辄$6,000,连水电费每月开支近$7,000。一家人困在结构有问题的㓥房,小朋友食饭和温习也只能在细小的角落。

李女士一家迁入“乐屋”后,居住面积较之前㓥房大近一倍,租金便宜,最开心是看见子女学习和活动空间大大提升,加上刚入住“乐屋”后,经乐善堂服务转介,介绍观塘区小学及转学资讯,帮忙两名子女顺利转校,现时上学交通方便,小朋友亦很喜欢校园的环境,最近更与其他居民在乐善堂安排下一同免费看戏,自己和孩子也有了社交活动,亲子关系大大改善。她对于今届政府推出多元化解决㓥房问题的措施表示衷心感谢,令她和家人有充份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乐屋”同事安排下,居于彩兴路过渡性房屋的李女士与一班“乐屋”居民免费到戏院欣赏电影,她认为㓥房户无需担心政府推出“简朴房”后没有安置,因为好像她一样,可选择过渡性房屋或日后的简约公屋,为孩子提供安乐窝。
乐善堂位于彩兴路的过渡性社会房屋项目。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