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庭幸福指数6.06分逊疫情期 家庭收入愈高 幸福感跌得愈多

撰文: 数因斯坦
出版:更新:

本港家庭幸福感持续下降,香港家庭福利会(家福会)调查显示,2024年香港家庭幸福指数为6.06分,较疫情下2022年的6.1分微跌;而家庭幸福水平“较差”的受访者比例亦升至新高,达到20%。调查亦发现,月入达3万元或以上的较高入息家庭,幸福水平呈下跌趋势,而贫富家庭的幸福指数差距则比之前收窄。

家福会调查显示,2024年香港家庭幸福指数为6.06分,较疫情下2022年的6.1分微跌。(资料图片)

调查于今年首季进行,研究团队透过固网及手提电话,成功访问2,014名18岁或以上、与家人同住的香港居民,并从六个范畴量度受访者的家庭幸福指数,分别为家庭团结、家庭资源、家庭健康、社会连系、社会资源和生活平衡。分数范围由0至10 分,7.5 分或以上为“良好”,6 至少于7.5 分为“一般”,5 至于6分为“偏低”,5 分以下则属“较差”。

结果显示,香港家庭幸福指数持续下跌,由2019年首次调查时的6.31分,跌至2022年疫辋期间的6.1分,至今年进一步下跌至6.06分,不过报告分析指今年跌幅并不明显。而今年受访者自评的主观家庭幸福感则达7.61分,较2022年(7.52分)上升。

幸福指数“较差”受访者占比20%创新高

分析不同分数范围的受访者比例,2024年有近半受访者的家庭幸福指数属于“一般”水平,比例与上次调查相约。值得留意的是,分数属“偏低”及“较差”水平的受访者比例均持续上升,其中幸福指数“较差”、不足5分的受访者占比增至20%的新高。

“家庭健康”得分明显下跌

详细比较家庭幸福的6个范畴,疫后受访者的“家庭资源”分数有显著上升,表示他们的家庭收入及心理资本均有改善。然而,今次调查中“家庭健康”得分明显下跌,即受访者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得分均较疫情时低。

较高月入家庭幸福水平下跌

家庭入息愈高,家庭幸福指数也会愈高,因家庭收入本身就是计分项目之一,不过今年调查发现,较高月入家庭(3万元或以上)的幸福水平,较前2次调查下跌,而贫富家庭的幸福指数差距比2022年收窄,但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照顾者家庭幸福状况低

研究团队亦专门别探讨家中有照顾者的家庭幸福状况,调查中有39.1%受访者家中有照顾者,当中自己或家人是独自照顾者的比例达51.8%。结果显示,家中有照顾者的家庭幸福指数为5.81分,远较家中没有照顾者的家庭(6.24分)低;而独自照顾者分数(5.79 分),亦较家庭内有多于一位照顾者(5.83分)为低。

结果显示,家中有照顾者的家庭幸福指数为 5.81分,远较家中没有照顾者的家庭(6.24分)低;而独自照顾者分数(5.79 分),亦较家庭内有多于一位照顾者(5.83分)为低。(资料图片)

家福会另推算,全港“年长独自照顾者”估计达26万,建议政府集中资源,针对这一群体的需要提供适切的服务;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协助辨识及连系隐闭及高危照顾者,并设立专责外展服务队,主动接触及协助寻找高危人士;此外亦需强化其家庭成员间协作,以“家庭照顾伙伴”的理念,推动家人彼此分工合作去处理照顾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