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设计全球首个AI卫星 可精准预测天灾 助香港发展智慧城市

撰文: 彭彦怡
出版:更新:

国际首个由中文大学设计的AI大模型科学卫星上周成功发射。中大卫星星座首席科学家关美宝指出,拥有一颗自主的AI卫星,可从太空观测地面取得大数据,可用于防灾救灾,同时有助地理分析,即使将来机场或港珠澳大桥出现沉降都一目了然,长远有助香港发展成为智慧城市。

中大首个自主研发AI大模型科学卫星成功发射,校长段祟智(左三)率领团队及学生讲述卫星的重大突破。(陈苇慈摄)

中大首个自主卫星 数据分析精准

中大卫星星座首席科学家关美宝指出,拥有一颗自主的AI卫星,可从太空观测地面取得大数据,如道路、交通、三维模型(3D)及气候变化等,令监测数据更方便,分析和检测亦更精准。现阶段卫星聚焦服务香港及大湾区,但预计下年会发射更多卫星,进行全球数据采集。她又称,卫星已加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星座,数据及照片可互相分享,相信预测工作可做得更加精准。

校长段祟智指自己与国内大学关系密切,中大作为香港的大学桥梁,能促进中美高等教育交流。(陈苇慈摄)

中大校长段祟智指,大学有“天人合一”的美景,现时卫星成功发射,可以改口称之为天地合一,象征透过人工智能分析卫星取得的数据,加以应用,由古至今人类都想预测未来,中大希望可为此作出贡献,此外,亦会将数据应用于教学,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以及在航天科技领域作出培育。

“香港青年科创号”卫星由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中文大学网站)

卫星搭载亚米级高分辨光学遥感相机

该卫星名为“香港青年科创号”,由中大联同国星宇航研发,于9月24日由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搭载,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成功发射进入太空轨道,是首颗由港府资助、并中大直接参与设计、研发及数据接收的对地监测卫星,卫星更搭载了亚米级高分辨光学遥感相机。

中大卫星星座首席科学家太空所所长关美宝指,下年将发射更多卫星。(陈苇慈摄)

百年一遇天灾亦能预测 防范于未然

关美宝补充,卫星数据主力应用在水灾、应急、山火、土地变化和房屋管理,将来若再有百年一遇的天灾都可精准地掌握,并将资料提供予天文台及渠务署等部门以便应对。她又举例,香港很多旧楼,卫星可协助勘察地基,加强城市的建筑安全,机场及港珠澳大桥这类重要基建,一旦出现沉降卫星便可获得数据。

另外,大学亦会进行一系列科普推广,对象不只是大学生,即使中小学生亦有机会学到,虽不是人人可当太空人,但透过向不同年龄学生灌输太空知识,对于将来科研,及相关的产业推动都很有帮助,香港有机会在航天领域闯出一个新方向,成就产业链为下一代带来机遇。

地理与资源管理系硕士二年级的学生莫可儿,非常荣幸可到山东亲身见证卫星发射,指自己加深认识了遥感和卫星的资讯。她又指,团队决定选用多个可见光的光段,使卫星在不同情况下,都具备监测生态的功能,配合卫星高分辨率图像,及其回归周期较短的特长,再结合人工智能,令数据预分析能力更有效,可应用在防灾、减灾和避灾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