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影评】许鞍华向你和我的发问
观看《明月几时有》的两小时内,我最关心的,是结局会作出怎样的安排。结果,在日本配乐大师久石让的激昂旋律之中,由梁家辉饰演目睹“东江纵队”抗日事迹而仍然在生的香港平民,跟许鞍华导演完成访谈,仿佛提供完整个故事后,步出香港街头。下一个镜头,沦陷时期的香港,缓缓变成今日的香港!两年前,《黄金时代》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明月几时有》只会更加相衬。
电影中,有几个段落,我特别印象深刻。一开场,游击队成员秘密商讨,策划如何营救滞留在港的知名文人。说到分配食粮,需要体力劳动的成员,获配给的,还不如一众作家。戏院传出一阵笑声。因缘际会,周迅饰演的教师方兰,因出租房子给茅盾夫妇,被卷入拯救行动,临别一刻,紧急之际,茅盾将亲笔签名的书籍送给方兰作为道谢礼物。戏院又传出另一阵笑声。香港人会理解《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但恐怕不太认同需要出尽九牛二虎之力去保育及传承中国文化。
另一段,是永濑正敏饰演的日本军官山口大佐,跟霍建华饰演的卧底李锦荣,轻轻松松讨论中国的诗词歌赋。突然,气氛急转,山口大佐手持枪械,要求李锦荣七步成诗。这就是极权者的恐怖。他可以呈现一个讲道理讲文明的亲善态度,但也完全不介意告诉全世界自己有几独裁。无论个极权者身处什么时空,是什么国籍。
《明月几时有》的背景,是香港沦陷期间,但表现出的市况,算相当正常。至少,有心结婚的,仍然可以摆酒。在抗日电影,仔细将婚礼拍出来,而不是表达乱世下的枪林弹雨,也是一种反常。电影没有将个别角色英雄化,反而透过刻划不同人物,建构出一种社会状况,竟然可以跟今日的境况遥遥呼应。有人潜伏在执政机关,表面上唯唯诺诺,实际上另有盘算;有人本来怕事怕死,但为了下一代的生死存亡,不惜牺牲自己投身革命;有人甚至身在上流阶层,是既得利益者,仍然愿意为了公义,力抗暴政。大家的动机未必一样,做法未必相同,共通点是没有向强权屈服,为虎作伥。
我觉得许鞍华导演也是其中之一。电影其实没有刻意强调和美化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以周迅、彭于晏、霍建华三位不懂广东话的演员出任要角,可以解读成商业上的考虑。如果,以这种程度的屈服,可以换来叶德娴,绝对值得。不要忘记,叶德𫝮是一位有胆识去展现良心的香港人。“明月几时有”,未必是向统治者发问的,也可以是向着自己或向着身边每一个小人物。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