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解构:HER2型乳癌治疗选择多 综合治疗助乳癌患者面对难关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面对癌症,患者难免会感到恐惧、不安,特别是近年乳癌有年轻化趋势,患者会考虑到自己的将来,例如治疗时的征状、并发症、会否对工作带来影响,甚至担心生育问题等。有内科肿瘤科专科医生指出,乳癌可分为三大类,各有不同的针对性治疗方案,以HER2型乳癌为例,患者可透过针对HER 2型的化疗、单标靶药物、双标靶药物、抗体药物复合体ADC、电疗、荷尔蒙治疗作综合处理,而且治疗的选择越来越多,呼吁患者毋须过份忧虑,应积极面对病情。

乳癌的病发率持续上升,资料显示,乳癌病发宗数由2000年的1952宗新症,升至2021年的5565宗,短短 20年内新症升幅高达185%,情况令人关注。内科肿瘤科专科黄梓明医生表示,乳癌个案中大部份都属于荷尔蒙受体阳性型乳癌,HER2 型乳癌则占约三成个案数目,另有部份患者属于三阴性乳癌,不同类型的乳癌个案,治疗方向亦有所不同,不论早期或晚期阶段的病情,都有不同的治疗选择。

“乳房是一个可以触摸得到的器官,所以患者较大机会较易察觉病情,不少乳癌个案首次确诊都是初期阶段, 可以透过很多不同的方法综合治疗,治疗性相对较高。即使HER2型乳癌属于相对较凶的一种乳癌类型,例如在侵略性、肿瘤级别及Ki-67指数(即评估癌症生长的指数)方面也较高,但是好处是有很多的治疗方案,以往只可以选择单一标靶药物,但现在已有双标靶药物,也有其他药物选择,例如抗体药物复合体ADC等,所以治疗选择是越来越多,对于病人来说,其实不用太忧心,始终有药可以帮助得到。”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提升治疗效果

黄梓明医生表示,早期的HER2乳癌个案可以透过针对HER 2型的化疗、标靶、电疗、荷尔蒙治疗作综合治疗,治疗性相对较高。至于较晚期的HER 2型乳癌患者,医生会视乎病 人过往的治疗再作考虑,在一线治疗方面,会以双标靶及化疗组合治疗为主;至于二线治疗方面,则可使用抗体药物复合体ADC。

ADC可更精准控制癌细胞 副作用少

“抗体药物复合体ADC是一种新型标靶药物,但会同时带著一些化疗药引导至身体中带有HER 2受体的癌细胞内,当这种药物进入到癌细胞内部之后,它会释放出化疗药物,从而有效地毒杀癌细胞,对抗乳癌。而ADC药物不单止化疗药物效力较强,药物更可引发‘旁观者效应’,类似‘导弹’般攻击肿瘤细胞周边细胞,目的都是更加精准的控制癌细胞,相对来说副作用又不是太高。”

黄医生补充,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 发布的最新治疗指引,建议患有晚期HER2型乳癌的患者可使用双标靶药物及紫杉醇(化疗药物)作一线治疗。二线治疗方面,指引则建议患者可使用ADC作单一疗法。

ADC属公立医院自费药物

据了解,现时本港公立医院医生可为曾接受一种或多种以抗HER2为主的药物作治疗方案、并患有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癌的成年患者处方ADC作治疗,而ADC药物在现阶段仍是公立医院的自费药物。至于私家诊所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等因素而处方ADC。

74岁的陈婆婆早年确诊患有HER2型乳癌并出现肝转移情况,起初透过双标靶药加疗作治疗,成效不错,但中后段的时候,癌指数又慢慢上升,肝脏的癌细胞亦有增生迹象,医生决定转用ADC药物,首次用药后,其癌指数已由原本的50.3跌至16.9,第二次用药后,癌指数更已回复正常水平,肝肿瘤缩小。陈婆婆指,转用ADC药物后并无出现明显副作用,体重还重了3公斤,精神亦有好转,现时也更愿意外出四处吃美食,最重要的是现时用药的疗程时间较首次疗程短,由以往的5小时缩短至现在约30-90分钟,整体感觉相对轻松不少。

不过,黄梓明医生亦提醒,不同人接受治疗的成效各有不同、副作用与风险亦有不同,患者应与主诊医生讨论,再按个人情况包括身体状况、病情、承担能力等,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而治疗期间亦应定期接受身体检查,了解肝功能等状况。

资料显示,乳癌新症宗数在 20年内升幅高达185%,情况令人关注。
内科肿瘤科专科黄梓明医生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