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企业家看准“新型工业化”AI加持生产线智造保安产品
香港曾为制造业重地,但随著城市转型和生产成本上涨,不少工厂均“北望神州”,或迁至东南亚。近年人工智能成热话,连带制造业亦逐步采用,展开“新型工业化”,推动新质生产力。智能保安产品制造商NiRoTech开发及采用名为“猫头鹰”的客制化智能生产线,创办人兼董事总经理李翱(Roberto Leone)透露,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加持下,“猫头鹰”令公司产能大增1.5倍,亦让同行看到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新方向。
摄影:陈苇慈
欧洲商人透过香港国际跳板优势 设制造基地攻海内外市场
NiRoTech联合创办人兼董事总经理Roberto Leone是意大利人,曾于欧洲担任采购总监多年,再转战亚洲管理亚太区业务,并取了一个型格中文名:李翱。人如其名,Roberto希望以自己的实力翱翔于制造业当中,并与伙伴Nicole Yip成立“NiRoTech”,制造智能保安产品。
Roberto和Nicole (NiRoTech联合创办人兼总经理) 相识于意大利,亦曾在不同地区工作,但最终仍选择将公司总部设于香港,前者坦言全因香港的特殊国际地位:“香港是最适合进行生产和贸易之地,因为这里有友善的营商环境,例如出入口的关税和检查等等都比其他地区更有效率。现时我们的顾客来源仍以欧美地区为主,落户香港可利用本地背靠大湾区和中国内地的优势,有利拓展国内业务。”
AI、IoT、机械臂智能生产 减省生产空间及成本
然而,香港寸金尺土,想要重现制造业黄金年代的运作模式,无论是人力或生产成本,一切固然所费不菲。恰好NiRoTech开业时,遇上人工智能作“爆发式发展”的时期,让Roberto顿时得到“新型工业化”的灵感,并找到解决方法:智能生产线“猫头鹰(The Owl)”。“这条56米长的生产线有12架机械臂,设有人工智能、物联网、实时监测、机器视觉、电脑辅助设计、数据分析等技术。人手需求更从以往在内地作半自动化生产时的38人,减至现时的11人,所需厂房空间亦减,但产能大增1.5倍!”在工业4.0时代,正是将智能技术应用于生产当中,提升产能和竞争力,特别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新型工业化”能针对性地解决地方不足、人手短缺和生产成本高昂的三大难题。
“猫头鹰”生产线如其名 实时监测保证生产质素
生产线取名为“猫头鹰”,一方面是因为猫头鹰在西方是智慧的象征,另一方面则是其可因应不同生产需要而转变的灵活性,能7 x 24全天候不断运作的特点,亦与猫头鹰的习性相近。“猫头鹰生产线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们在运作时,亦能互相监察。若发现有出错之处,便会自动改错和学习,这样才能保证生产速度和质素。”
制造业非夕阳行业 创新园助力“新型工业化”
现时NiRoTech分别于越南、香港和内地各设一厂房,香港的厂房设于香港科技园公司旗下的将军澳创新园先进制造业中心(AMC)。“NiRoTech成立初期,科技园公司已经帮助我们在元朗设立厂房,然后又助我们搬来AMC。加上这里有一个蓬勃的创科生态圈,无论是同行、人脉或资源都十分充足,有助创科企业发展。”
最后,Roberto再次强调香港的营商环境比以前更理想,所以公司的目标依然是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我们的目标是先开发更多新产品,并在世界各地发掘更多新业务机遇,在工业4.0时代站稳阵脚,亦让其他同行知道,制造业非夕阳行业,仍能在香港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