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X瑜伽】马丹凤叶耀邦要挣扎? 探索刚柔之间的平衡点
第一印象,往往是很难重塑的,就好像瑜伽就等于女生、柔美等等的词语,篮球就等于男性化、力量;感觉是和篮球“大缆”都扯不上关系的瑜伽,却能是前者背后的“女人”。
赛事中断后,很久都没有见到马丹凤和叶耀邦,感觉又长高了也壮了不少;他俩打球就看得多,做瑜伽还真是第一次,脱下球鞋,换上瑜伽服神情显得更轻松些。随Nike Trainer范启铭(Dominic)的指导,两人拍摄示范时做得有板有眼,手长脚长的在画面上效果触目,成功掩盖菜鸟的不安感。
同是因活动邀请而接触到瑜伽的两人,一试,就渐渐改变以往的印象。
筋太硬,不可能?挣扎!
“当时教练将脚放到头后,我马上呆掉⋯⋯”叶耀邦忆起第一次因为Nike活动的情况,只有自己和曾湛元是男生,和一群女生同场做瑜,说起也有点尴尬,“本身女生的柔软度就比较好,全场就我们两个男生做得差。”1.9米的叶耀邦,近年愈见壮硕,“手瓜起𦟌”的同时,柔韧度和关节活动能力偏低:“以前看电视或是Coffee做瑜伽,以为很简单,谁知那么吃力。”虽然做瑜伽所需的力量看似不大,但却综合各方面的能力如柔韧度、肌耐力等,偏偏自己筋太硬:“连脚伸直要碰脚尖都碰不到。”
情况如同1.85米的马丹凤一样,做起瑜伽来都是满满的挣扎 ,马丹凤直言:“只是叫我盘腿坐已经很难,更莫讲两脚重叠。”一连7天的瑜伽挑战,马丹凤Instagram上都有乖乖的“交功课”,“‘我筋那么硬,真的可以?’当初真的这样怀疑过,其中有一个动作是要两脚叠在一起盘腿坐,哗完全不知道是甚么动作⋯⋯”挣扎的做完,触动了她的瑜伽神经:“我可以做得更好的。”
马丹凤的七天挑战:(按图放大)
一试,或者会爱上
说得如此痛苦,两人在拍摄过程中也相对“上手”,没有想像中“虾碌”,马丹凤笑说有意欲想要认真学瑜伽:“我觉得玩瑜伽的人身型很好看,肌肉平均。”“你已经那么瘦⋯⋯”我忍不住插话,“我虽然瘦但肌肉太大了,就好像‘爆肌’一样,加上我真的感觉到做瑜伽后的改变。”我大概想像到的改变是“筋变软”,但她说除了这个还有:“我慢慢学会提升自己的情商。”射波“炒”粉,状态不佳,队友配合不好,这些情况屡见不鲜,做不到就躁,愈躁愈做不到:“因为做瑜伽就是要试,做不到就要慢慢做,更要心平气和,急只会更做不到。”套在篮球上,也一样。
生活中一个喘息的出口
毕竟篮球占了他俩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有时候迷失了也不自知,“我最喜欢最后的大休息,躺在地上,深呼吸,合上眼睛,这个很好。”叶耀邦老实的说,瑜伽许是忙碌中的一个出口:“当你每一天都很忙,练完球、上完课,忙碌后我需要有这样的机会去放松,因为你在那几分钟内是不必去想任何事。”做运动很多时候都要集中,但和篮球不同在于,瑜伽只需专注在自己的身体,毫无杂念的进行,留意的只有自己的呼吸而不是队友、对手、球、时间⋯⋯“就算只有几分钟,就已经足够recover。”
说到Recover(恢复),天天练球、工作、上课,不仅心很累,人也很累,还要抽时间做瑜伽?不是吧⋯⋯但对运动的人而言,瑜伽除了是一种锻练也可以是一种休息,“反而做过瑜伽对恢复都有帮助,一来帮我的肌肉尽快恢复,二来可以避免在下次练球中受伤。”叶耀邦分析道,只是简单的动作就已经有很大帮助。一些平衡力、活动能力都是练球时不能针对练到的方面,但又必不可少,所以瑜伽其实就是一种补足,“打篮球有不少动作都可以单脚落地,很容易会踩人脚面,或是自己平衡不好又可能会‘拗柴’。”马丹凤觉得瑜伽看起来虽简单,但却降低了不少打篮球的风险。
高大、硬汉、打篮球、肌肉型⋯⋯看似和被定型为“女性运动”的瑜伽“八字不合”,但其实不冲突,更是可以在身体的锻练中做一个平衡;印象能不能打破,就看能不能踏出第一步,尝试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