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创新与科技理学士首届招25人 学生拥科技、创意等基础有优势
香港大学于去年新成立“创新学院”,旗下首个跨学科课程课程 —“理学士 (创新与科技)”(JUPAS编程:6602)将于2025年9月迎来首届学生。港大创新学院署理总监苏国希表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科学、工程、商业和设计等领域的知识,运用以人为本的精神应对全球挑战。课程亦强调实践经验,学生将有机会与不同类型机构协作,透过参与多个开放式专案设计,锻炼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成为创业家及企业家的潜能。
“理学士 (创新与科技)”为4年制课程,将透过联招(JUPAS)方式招收25名学生,设有面试环节。苏国希提到,因应科程涉及多个范畴,学生如具有科技、数学、创意或设计基础,于入学上有一定优势。
课程要求学生与机构合作 推方案解难
身兼港大电机电子工程系副教授的苏国希指出,学生在学四年期间将会参与大约7个以科技解决问题的创新专案,透过与非牟利组织、科技公司及商业机构协作,了解机构实际运作及需要,并创建不同创新项目解决机构面对的问题,又强调课程具备灵活性,学生可按自己感兴趣的科技领域作深度学习。
于第一及第二学年,学生会接受综合基础课程,在科学、工程、人工智能及设计等方面打好学术基础,另一方面穿梭于学校与合作机构之间,运用相关知识助机构解难。踏入三年级下学期,学生会参与一个为期至少6个月的工作学习体验;及至四年级时,学生需要进行初创公司专案,以至是筹组自己的初创公司,培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和领导能力。
集百家之长 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苏国希指港大有很强的工程、科学、商业、设计等科目,课程是集百家之长,“将不同的成份放在一起,才能训练到学生有创新思维,而学生透过不同的实践专案去锻炼他们解决真实场景问题的技能”。
他又强调课程并非只安排学生做实习,“重点是要他们去主导一个创新专案,不同领域如非牟利机构和康健领域面对的约束都有不同,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优化解决问题方案,以适应社会,在不同层面学习及经历创新过程”。他不排除学生或有机会参与海外或大湾区公司专案,让本港及内地的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