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首届公民科有MC题一半考生答错 误解立法会拥基本法解释权
取代高中通识科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今年首度开考, 考生合格率为94.1%。根据考评局最新出版的文凭试《试题专辑》,考卷的三大题目中,有两题考生整体表现“令人满意”,余下一题属“良好”。全卷设有5条选择题(MC),有一半考生误解《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立法会;亦有约四成考生未能正确区分大湾区城市。
考评局今日出版今届中学文凭试《试题专辑》,辑录各科试题、评卷参考及考生表现分析等。公民科今年首度开考,该卷设有五条选择题(MC),当中有三条题目答对率达8成以上,其中一题达98%。
近4成考生未能正确区分大湾区城市
不过,有两题考生表现不太理想,其中有一条要求考生分辨《基本法》的正确陈述,只有50%考生回答正确,即《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属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不过,有一半人选取的答案,均包括《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立法会。
另一题要求考生区分佛山、泉州、肇庆,哪一个属于大湾区城市,正确答案为佛山和肇兴。题目答对率只有62%,即有38%考生答错。
至于考生长答题表现方面,其中一题要求考生从经济、科技和文化三个范畴中,选取两个说明中国的发展如何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专辑》指,表现佳的考生解说时,提出合理的论据,并加以解释。例如在经济方面,考生能够指出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有助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科技方面,航天科技的发展,有助提升国家技术水平;文化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保育和申遗等,有助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
不过,部分考生仅能泛论中国在不同范畴的情况,但未能紧扣其发展如何展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则会被评为“表现稍弱”。
考评局:考生整体表现令人满意 答题大致达合理水平
第三题则要求考生解释“参与前往内地的游学团有助加强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的看法。被考评局指,评为“表现较佳”的考生,“对国民身份认同及相关知识有良好的理解,并能结合资料内容,以不同角度清楚并合理地解释题目所提出的看法”。《专辑》指,部份考生仅指出参与游学团的好处或经历,而未能清楚解释这些好处或经历可如何加强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
《专辑》总结,考生的整体表现令人满意,答题大致能表现出合理的水平。大部分考生均明白题目的要求,对题目所涉及的课题及相关知识有基本的理解。但仍有少部分考生抄录或引用资料后,就资料的解说不足或未能运用资料建构其论点,建议考进一步提升运用资料及论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