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雨水渠排水含塑化剂研究 揭葵涌浓度最高 或威胁居民健康

撰文: 黄金棋
出版:更新:

塑化剂常用于塑胶产品中,不过会危害内分泌系统。城市大学研究发现,本港雨水渠中含有大量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当中以葵涌雨水渠的含量最高,估计每年或排放高达29.4公斤的塑化剂到海洋。团队推断污染物来源主要与车辆运输,以及与附近的工业和商业区有关,强调雨水渠中的污染物不仅对下游生物造成危害,更或会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威胁。

另外,城大亦与渠务署合作,监察三间污水处理厂及六条雨水渠中的微塑胶含量。结果发现,污水厂依然是主要的微塑胶排放源,估算全港污水厂每日排放44.8至268亿粒微塑胶到海洋。

六个地区雨水渠采样验塑化剂 梧桐河含量最低

城大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化学系的研究团队,2021年于沙田火炭、北区梧桐河、元朗天水围、屯门河、筲箕湾及葵涌的雨水渠进行三次采样,发现葵涌雨水渠塑化剂含量最高,而梧桐河的含量则最低。团体估计,原因或是葵涌雨水渠一带交通网络密集,加上亦有不少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人类活动密集。

团队强调,塑化剂普遍存在于塑胶产品中,高达70%塑胶产品含塑化剂。由于塑化剂已被证实会危害内分泌系统,部份已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列为重点污染物,并禁止在儿童玩具中使用。团队又担心,雨水渠中的污染物不仅对下游的生物造成危害,更或会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威胁。

城大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化学系署理系主任梁美仪(右)。左为微塑胶研究第一作者张凯。(城大提供)

城大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化学系署理系主任梁美仪建议,大众应减少使用塑胶产品,并重用和回收塑胶产品。另外,他指政府可增加妥善处理及弃置塑胶垃圾的设施,并在污染物汇集到雨水排放网络前进行缓解处理,亦应考虑开发雨水收集、储存及处理设施,以便在雨水排放到海洋前尽可能先处理污染物。

推算每日排放多达300亿粒微塑胶入海

天水围雨水渠微塑胶浓度最高

另外,城大团队亦与渠务署合作,监察及统计三间污水处理厂残留的微塑胶,以及六条覆盖香港大部份地区的雨水渠中微塑胶含量。三间污水厂包括昂船洲、沙田及石湖墟污水处理厂;而六条雨水渠地点包括沙田火炭明渠、梧桐河雨水排水渠、元朗天水围明渠、屯门河雨水排水渠等。

研究发现,无论是旱季或雨季,天水围雨水渠的微塑胶浓度最高,估计与渠内水流速度较慢有关,有利积聚微塑胶。另外,团队估算全港污水厂每日排放44.8至268亿粒微塑胶到海洋,而六条雨水渠每日共排放2.24至32.1亿粒微塑胶。

倡洗衣机排水口加装过滤器 环保署指难隔走微塑胶

研究第一作者张凯认为,结果显示有需要改进本港雨水及污水处理技术,减少微塑胶污染;他又建议,家用洗衣机的排水口可加装过滤器以减少微塑胶纤维排放。

环保署日前表示,根据调查本港水域微塑胶的含量比其他已发展地区近岸海域低约90%,亦远低於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至于于家用洗衣机的排水口加装过滤器的建议,环保署强调隔滤装置的孔眼太小可能会导致淤塞,而较大粒的微塑胶则会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被清除;而研究亦显示在污水处理厂的放流水中主要是体积较小的微塑胶,因此在洗衣机加上隔滤装置亦未必能有效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