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公司研AI眼睛 助辨识物件与距离 视障人士疫下出行不再靠摸
视障人士出行往往多靠触摸,疫情下,靠摸做法会增加感染风险,同导致继视力欠佳长者及视障人士日常生活受影响,有人更因而选择减少出外。初创公司威迪实验室创办人Turzo和Lamia发现这个情况后,想出善用科技,以低成本让视障人士透过镜头及AI辨别各种物件上的文字、种类及距离,用语音读出辨别内容,充当视障人士的眼睛,帮助他们重回正常生活。
香港长大孟加拉人 当义工派防疫包感到视障人士疫下之苦
威迪实验室创办人Turzo和Lamia同为孟加拉人,Lamia更是于香港土生土长。在疫情爆发初期,有当义工习惯的Lamia曾到天水围及元朗协助非牟利机构派发防疫包。当中,不少长者及视障人士都告知Lamia,他们受到疫情影响,不能像以往一样依靠触觉去应付日常生活,出外又担心会意外染疫。Lamia忆述当时防疫政策下,一些前线人员如救护及非牟利机构都只提供有限度服务,令他们的情况更为严峻,有困难时未必能得到及时的协助。
祖父同有视力问题 无人代朗读报章 失去获取资讯渠道
另一边厢,Turzo远在孟加拉的祖父同样有视力问题。Turzo表示,祖父在疫情前便有阅读报纸的习惯。当时祖父的朋友会每天到家中为其朗读报纸内容。惟在疫情爆发后,因社交距离的限制下,朋友暂停到访祖父家,除令祖父感到孤独外,亦失去得知每天时事的渠道:“祖父唔开心,精神状态冇之前咁好,如果有工具可以读返(报纸)畀佢听,同了解周围事物就好了。”后来身为工程师的Turzo便寻思用人工智能及现存科技去帮助如祖父的视障人士,与有同样想法的Lamia一拍即合,并于2021年成立威迪实验室。
威迪实验室成立后,Turzo随即研发Seekr,而Lamia则著重在联络各方人士如非牟利机构及政府。Turzo表示,最初研发Seekr难以取得他人信任,由于他正就读硕士,而Lamia在完成大学学位后再修读多一个学位课程。他们在推广Seekr时,往往被以为是学生的研究项目。碍于他们的学生身分,所拥有的积蓄也不多,故在研发Seekr上,资金亦是一个重大问题。
辅助设备充当视障人士眼睛 实时辨别前方物品种类
后来,随著Seekr初版面世,在有实物后,才渐渐得到各方人士支持,他们亦积极参加各种创业比赛取得资金。Turzo认为从香港社会企业挑战赛中获益良多。“评判嘅批评同建议,可以令我哋思考到更多嘅发展。本身Seekr只设计为视障人士日常使用,𠵱家会考虑会唔会都加入一啲娱乐元素,令Seekr功能更加完善”。
在研究团队努力之下,Seekr已研发到第三个版本,现计划于年底推出市场。第三版的Seekr仅重150克,在内附有一个磁扣,让用家能稳定扣在衣服上。Seekr全机只有两个按钮,先把在侧的按键向上推,后按下镜头后的按钮便能实时为他们辨别前方物品上的文字、种类及距离及由手机专属应用程式发出朗读出辨别结果。Seekr需要以蓝牙联动手机应用程式使用,亦可在内进行各种设定。
第三版的Seekr在充电后可使用4至6小时。Turzo指Seekr可配合手机不同系统的视障人士辅助形式使用,过程亦曾找到不同视障人士试用,在得到他们的使用实感后,会再加以改良。例如Seekr初版是用绳索挂在用家脖子上,后来得视障人士回馈指Seekr会摇摆不定,建议用磁扣作固定,以大大增加其稳定性。现时,最终版本的Seekr预计于年底于市场推出。Turzo强调Seekr定价会于视障人士可承担的价格,届时会添加防水及安全模式,务求让视障人士用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