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村河“蓝色多瑙河”成因未明 环保署:研究开发创新科技调查

撰文: 曾凤婷
出版:更新:

上月大埔林村河整条河突然变成蓝白色,引起街坊关注,有市民担心河水变蓝是源于人为污染,或会酿成生态灾难。今日(11日)有区议员在环保、渔农、工商、食物及卫生委员会追问相关部门河水变蓝的调查结果及跟进事件。环保署回复指,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故现阶段未有进一步资料汇报,署方重申如有足够证据便会采取执法行动,现时亦有研究和应用开发创新科技监测及调查个案工作。

今日(11日)有区议员在环保、渔农、工商、食物及卫生委员会追问相关部门河水变蓝的调查结果。(区政联盟大埔工作队直播截图)

就早前林村河水变成蓝白色的事件,今日有大埔区议员在区议会上追问调查进度。大埔区议员何伟霖指,在事件发现后翌日,河水染色仍隐约可见,当时有市民怀疑河道变色是油漆倾倒所致。据何伟霖现场视察,亦发现河中有死鱼,他向相关部门查问蓝色液体是否属油漆,以及未来是否有其他应对方法、改善及河道洁净措施。

区议员:部门宜增加常规巡查及罚则

大埔区议员刘勇威则表示,明白以往河道被污染后很快便会稀释,因此都较难追查源头,但是次个案发现得早,亦有即时通知相关部门,希望跟进调查进度。他提到以往大埔墟一带的林村河不时出现白泡,建议相关部门应增加常规巡查及增加罚则,避免污染情况再次出现。

环保署回复指,当日早上收到区议员查询及指出有市民发现太和邨对出的锦和桥至宝乡桥一带疑有非法排放的情况。据市民提供的图片所示,林村河下游近梅树坑一带及太和桥一带的河水变白色,大埔中心至南运路一带河水亦转为奶白色。署方在接报后,随即派出员工到场调查。当时在梅树坑游乐场附近河堤雨水渠口发现有排出白色水的迹象,怀疑色水源自大埔花园一带的雨水渠。

其后,署方亦接报市民报称大埔游泳池有油漆工程,随即到场调查,惟现场未有发现有人把油漆非法排进雨水渠,而梅树坑游乐场上游林村河段亦没有发现有色水。当日职员从林村河不同地点抽取水样本化验,根据当天的水质测试,林村河水在含氧量及酸碱度均属正常,现场亦无发现导致大量死鱼出现。当日林村河的河水色水逐渐消退。随后日子,署方沿林村河巡查,其间再未有发现色水,部门表示会继续调查,如发现有非法排污情况及有足够证据,会采取适合的执法行动。

对于应对改善措施,署方观察到有食肆清洁员工及油漆工人等误将污水倒入雨水渠,现时安排向大埔区大厦、店舖管理人员宣传正确使用雨水渠信息,希望提高他们保护河道环境的意识。署方亦有意引入实时遥距监测设施及揉合地理资讯系统的应用程式,代替以纸张为主的工作流程,加强执法间的沟通。

渠务署回复指,于当天早上获市民通知事件,其后派员联同环保署一同巡查,共同寻找源头,后同样发现在大埔花园附近,并非由大埔泳池排放。署方已把相关资料提供环保署作参考是否需要采取执法。

对于新技术方面,署方指出于河道附近原先已有安装监测设施,以往用于监测水位,现时会加入监测河道情况,日后会增设更多仪器在河道地点进行监测,希望缩窄每个监测点范围。至于遥距机械人及无人机方面,两方均有不同的局限,如前者要视乎河道情况,后者则未必适合用于人口密集地方及有高度限制 ,大多在偏僻的河道使用。

何伟霖认为环保署未能回答到林村河污染事件的成因,亦未能说明调查的进展。刘勇威更对事发近一个月调查仍无进展感到奇怪,“都明白调查困难,涉及两个屋苑,但署方答完等于无答”。大埔区议会主席谭尔培则对相关新技术有否用在大埔区、部门如何进行宣传工作及是次造成蓝色水成份作出宣传等提出疑问,“如果有蓝色水,会唔会易啲揾到咩活动导致?下次会唔会有相关专业同事上嚟解画?”

环保署:个案事故仍在调查中

环保署回复指,个案事故仍在调查中,现阶段未有进一步资料可以汇报,以及再度重申如有足够证据会采取执法行动。在新技术方面,署方表示会研究应用开发创新科技监测及调查个案工作,而无人机技术则在各区均有在离岸地区进行采样工作,亦有安排无人监测船进行实时的水质监测 ,亦会在大埔区考虑研究使用不同科技进行相关工作。在宣传方面,署方会在区内向市民派发宣传单张,亦会在巡查时作出提醒,如发现或接到投诉,便会把个案转介食环署进行相关检控。对于会上未能提供的资料,则会在会后以书面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