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揭公屋垃圾房设计有缺陷 轮椅人士随时受困甚至人仰车翻

撰文: 区礼城
出版:更新:

无障碍设施未能普及,残障人士弃置垃圾也成问题。有关注团体调查发现,公共屋邨垃圾房设计设有多重障碍,包括两重防烟门、垃圾桶脚踏开门设计,以及房间空间问题,近六成半人需要靠家人或照顾者协助处理,若独居人士自行弃置垃圾,会有被困垃圾房、人仰车翻等风险,被迫违例偷偷扔至街外垃圾箱,团体促请房署容许坐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可在指定位置弃置垃圾,长远则将无障碍设施普及至垃圾房。

行动不便人士进出垃圾房如过三关

由自强协会会员组成的无障公屋垃圾房关注组,去年6月至8月以问卷收 集了150名居住在公屋的残障人士意见,了解他们弃置垃圾的情况,结果发现近半数受访者表示无法自行弃置垃圾,64.4%受访者表示需靠家人或照顾者协助处理,当中以独居人士最受影响。

鉴于肢体残疾人士无法自行弃置垃圾,41%受访者表示会带来卫生问题、 23.1%受访者表示会对邻居或家人带来不便、19.9%受访者表示会影响个人健康、 10.4%受访者表示会增加家居意外的风险等。

关注组上载影片反映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在公共屋邨垃圾房弃置垃圾的困难,由于垃圾房并非无障碍设计,240公升垃圾桶需要利用脚踏或手揭打开,可是肢体残疾人士受身体条件影响,大部分人士均未能自行打开垃圾桶,而垃圾桶高度亦超过1米,肢体残疾人士作为轮椅使用者,难以提高双手高于视线水平,更可况要举起一定重量的垃圾掉进垃圾桶。

而轮椅车连进入垃圾房内亦有一定难度,即使成功进入,垃圾房设有两道防烟门,防烟门厚重又要人手开启,残疾人士体能有限,有机会困在两道门之间待救,亦有会员反映既要一手持着垃圾袋,一手推开防烟门,如掷铅球般抛垃圾至箱内,很多时只扔到垃圾箱旁边,若失衡更有人仰车翻的风险,结果他们有时要转至地下大堂的垃圾箱,又或违规弃于街边方形垃圾箱,形容“偷偷摸摸似做贼”。

残疾人士很多时无法自理生活,有时要家人或家务助理帮忙弃置垃圾。(资料图片)

旧式公屋容许单位门口收集垃圾

独居于牛头角上邨的冯小姐表示,因一次意外导致左手及腰椎等断裂,要靠轮椅代步,她弃置垃圾至同层单位的垃圾房时,因腰椎受伤无法发力,只能抛到门口旁边,甚至因用力过猛而腰椎移位,要看中医将受伤部位复位。

残疾人士钟小姐表示,之前居住柴湾环翠邨,每晚8点前包好放在门口弃置垃圾,统一由清洁工收集,至今年一月搬至渔湾邨后,需自行前往垃圾房弃置,房门设有门档,无法靠近垃圾房内,出入甚为吃力,担心若落实垃圾征费,势无法改在街边弃置家居垃圾,希望房署通融残疾人士可弃于屋邨特定位置内。

有与会成员表示,部分旧式屋邨如青衣长康邨、深水埗大坑东邨会在门口逐家逐户收垃圾,希望房署对残疾人士能够特事特办。

关注组引述调查结果提出三个建议,包括改善公屋垃圾房及防烟门设计,令轮椅使 用者自由出入;将现时240 公升垃圾桶改为通用设计,符合不同使用族群的需要;为残疾人士提供逐户收集垃圾服务,减低他们的卫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