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厦食店第六轮抗疫资助冇份 少数族裔店主:只能挨两三个月
第五波疫情爆发,政府早前宣布推出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注资270亿为各行各业提供援助,其中食肆最多可获50万元,惟在重庆大厦内苦苦经营的一班食店店主,却犹如“被遗忘的一群”。皆因他们大多持有的是食物制造厂牌照,在过去数轮均未获资助,有店主坦言生意如“吊盐水”,估计最多只可挨2至3个月,希望政府能够特事特办,协助少数族裔人士经营的小店能够撑下去。
食肆持食物制造厂牌至今只获一轮资助
政府在1月27日宣布将会推出第六轮抗疫基金,相关文件本月14日交立法会财委会,决定注资共270亿。其中餐饮处所的资助再度加码,合资格持牌人可根据其营运的处所面积获得一笔过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资助,比起第五轮抗疫基金700 平方米以上食肆可获25万多出一倍。处所中亦包括在美食广场内经营、持食物制造厂牌照的持牌人,但在此之外,香港仍有不少持有“食物制造厂”牌的食店,除了在第一轮基金获资助8万元,由第二至第六轮(即去年4月至今)均未再获任何支援。
在重庆大庆二楼开设食店的Shah先生,由巴基斯坦来港已26年,店舖在2007年开业。他表示,生意由2019年开始下跌,到此刻却是最差;由以往每日有约200人前来光顾、生意额有约一万元,到现时“有30人嚟都好开心”,而第五波疫情下连同外卖生意也大大减少。Shah先生指,店舖只能减少一半人手,幸得一众员工谅解,但不明白为何持有食物制造厂牌的店舖,虽然同为饮食业处所受影响生意急跌,但就只得第一轮资助,第二至六轮“一次都冇”,“我哋都系日日开门做生意,都系喺度挨......政府漏咗我哋,唔止系重庆大厦,出面有好多其他舖头都系拎呢个牌。”
食肆禁晚巿堂食令转做外卖 造成更大竞争
除了希望政府能将他们和其他餐厅一视同仁给予援助,Saha先生又指,2003年沙士只维持了一段时间,今次疫情却如无止境持续,现时看不到前景,“之前仲会每日都希望疫情快啲过、快啲完,但𠵱家嚟到第五波,都唔知仲有冇第六、七、八波!”他坦言感到绝望,而舖位租金2万多元,在业主没有减租之下,靠着现时生意食店最多只挨得2、3个月;家中有5个小孩的Saha先生,虽然操得一口流利广东话,但对在这样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另觅工作也感十分“头痛”。
来自非洲的Tess,食店在重庆大厦地下开业4年,同样持有食物制造厂牌照。她透露,自疫情发生以来生意大跌七成半,而两个舖位租金共约3万元,店内有两名全职员工, “我也不明白为何政府支持一些食肆,又不支持另一些。”Tess表示,一众店主都很努力遵守政府的防疫规例,但疫情下很多食肆转做外卖,重庆大厦小店面对大量竞争,生意更受影响,“很多人还是认为重庆大厦有很高感染风险,所以外卖生意其实很少。”
少数族裔不理解中文 难接收防疫资讯
对于日新月异的防疫措施,不懂中文的Tess坦言要掌握资讯并不容易,例如电子针卡EVT程式,她到现时仍不太清楚,执行也有困难,“我有时会到外出,不是每分每刻都在店内,也没有钱多买一部智能电话让店员替客人扫码。”
前油尖旺区议员陈嘉朗指,重庆大厦内有约5间店舖因持有的牌照不同,在过去数轮未获基金资助,也有数间店舖因挨不住疫情寒冬已经结业,店主们呻苦之余,也有“今次又冇我”的感觉。陈表示,所有餐饮业处所在疫情中都受尽苦况,而由于言语不同、资讯不流通等,他在自发落区时发现一众少数族裔人士对疫情措施很多时不甚了解,批评政府“交功课形式”、“入唔到屋”,各种热线又长期打不通,“好多时中文媒体有嘅资讯,例如前往隔离要准备啲咩等等,佢哋都唔知道。” 陈促政府至少给予这班店主现时食肆能有的最低资助,并在日后加强支援,以让他们能顺利过渡第五波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