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经济差兼食材贵 调查发现仅8.1%基层儿童摄取足够奶制品

撰文: 莫家文
出版:更新:

疫下基层家庭资源贫乏,无法让小孩吸收足够营养,影响身心发展。有向基层提供食物援助的团体研究发现,基层儿童摄取营养问题较3年前更严重,当中奶类及代替品摄入量由之前约两成激减至8.1%,相信与经济环境向下及食材价钱贵有关,加上家长缺乏营养知识,部分儿童有偏食、过肥及过瘦等问题,甚至因饮食问题上产生亲子磨擦,长远会影响成长后的健康,酿成三高或肥胖等问题,有家长曾因3个月大婴儿过瘦排期母婴健康院会诊,结果排期一个月才获短暂会面,促请政府增拨资源改善。

基层儿童营养不均问题较三年前严重

民社服务中心去年起推行为期一年的“社区流动营养诊所试验计划(儿童营养)”,并就此去年6月至9月成功访问246位基层家庭,以了解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营养现况及介入服务的成效。受访儿童年龄介乎5至11岁,来自深水埗区、屯门区、黄大仙区、油尖旺区、九龙城区、观塘区、荃湾区及葵青区8个地区,受访儿童家庭超过五成(57.7%)居住公屋,接近四成(38.2%)租住板间房、㓥房、天台屋,少于一成(4.1%)居住自置物业。

调查发现,基层儿童营养问题相比三年多前的同类研究尚未得到改善,部分食物摄取量更有严重不足的趋势,以为奶类及代替品为例,仅不足一成(8.1%) 基层儿童摄取足够份量,严重不达标,较2018年同类研究的两成比例更低,超过九成(91.9%)基层儿童摄取过少奶类及代替品。60.2%受访儿童摄取过少蔬菜份量;33.3%摄取过少水果;57.7%摄取过少谷物份量;而摄取过多肉类的儿童较摄取过少肉类儿童高出22个百分点,分别为37.4%及14.6%。

家长知识薄弱酿成子女偏食

研究又显示,基层家长的营养知识较簿弱,九成(93.9%)基层家长错误回答儿童每天所需榖物摄取量、超过七成基层家长错误回答儿童每日所需蔬菜类(70.7%)、水果类(74.8%)、奶类及代替品(70.7%)的摄取量、超过五成(56.9%)基层家长错误回答儿童每天所需肉类摄取量,超过六成(60.6%)基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意识让子女一起参与烹饪的过程,令子女欠缺接触食物的机会。 约60%受访基层家长表示“儿童对食物的主观喜好”是最影响子女摄取量的因素,家长对于子女抗拒健康食物的行为及情绪感无助,亦令亲子关系持续出现摩擦。

是次计划邀请香港社区营养师协会为基层家庭提供合共3节的一对一的营养咨询服务,度身订造个人化餐单,注册营养师梁颖恩举例,有小朋友有便秘问题,为鼓励小朋友增加摄取蔬菜及生果份量,建议家长制作蔬菜汉堡扒、水果梳打水;或者为推动小朋友进食以往不喜欢的食物,例如爱吃蛋但不喜欢粟米,便蒸水蛋时加入小量粟米粒让小朋友习惯;又或教授家长制作芝士牛奶捞面,只为让子女进食多一点奶类食品。

调查发现营养师介入后,64.8%基层家长在营养知识上有所提升,74%基层家长的烹调技巧有所改善、69.5%基层家长一周内有与子女一起烹饪,管教意识有所提升,令基层儿童的营养情况得到显著的改善。

而基层儿童接受服务后,五大食物类别的摄取量出现明显改善并达到卫生署指标, 近九成(89.8%)儿童能摄取足够蔬菜、85%受访儿童能摄取足够肉类、榖物(84.6%)及水果(80.1%)、奶类(71.5%)。随著五大食物类别摄取量的提升,儿童健康问题得以改善,包括超过五成(54.5%)基层儿童的便秘问题得以改善,近七成(66.7%)基层儿童的偏食行为减少。

母亲May(戴眼镜持咪)称八岁女儿婧儿的偏食问题令她甚为头痛,曾因此责备女儿,令亲子关系出现磨擦。(莫家文摄)

制蔬菜汉堡扒、水果梳打水鼓励进食

妈妈May平日负责照顾8岁女儿婧儿的起居生活,女儿特别喜好煎炸类食物,不爱食白,亦不喜欢饮奶,她煮出一桌𩠌菜,结果女儿“食𩠌唔食饭,结果餐餐煮面,煮得多都唔知煮咩…试过煮得辛苦但佢唔肯食,觉得被糟塌,骂过囡囡发脾气,影响亲子关系 。”其后母女参加一对一营养咨询服务后,妈妈学懂用蔬菜及肉类炒饭代替白饭,又鼓励女儿多饮奶,改善膳食习惯,从而达致均衡饮食。

注册社工林敏芝引述个案称,有照顾一名3个月大婴儿的妈妈,发现婴孩过瘦,营养知识又不丰富,结果排期政府母婴健康院一个月后才获面见医生,惟见面时间相当紧逼,很短时间便完成会诊服务,医生只配方增肥奶粉便结束会诊,令妈妈未能获悉婴儿过瘦的成因及改善方法,其后她向民社服务中心求助及参与计划后,情况才有所改善。

注册营养师王颖羚分析基层儿童营养不均有很多原因,指部分与父母迁就子女食物喜好造成偏食习惯,她曾收到个案有基层儿童食生果只食士多啤梨,其他水果均不会沾手,但士多啤梨相对价钱稍贵,造成儿童每日水果摄取量不足,亦有部分原因与家长知识不足有关,例如以为子女有便秘问题,只要多喝水便可,实则要配合生果及蔬菜膳食纤维,情况才能有所改善。

民社服务中心建议,政府每年为小学生提供的“学生健康服务中心服务计划”加设45分钟营养咨询服务,由注册营养师以一对一方式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并提供个人化改善方案,并在地区康健中心加设亲子平行小组,支援家长面对营养及管教问题;亦可资助地区或办学团体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营养教育活动,以及资助全港小学提供营养早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