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政府统计揭2.5万专业人士患情绪病 七年大增2.1倍
面对急促生活节奏和沉重工作压力,香港人的精神健康引起关注。政府统计处今日(17日)发布新一轮残疾人士及长期病患者统计的全港性统计调查结果。根据数字显示,现时全港有逾50万名残疾人士,占全港人口的7.1%;当中在精神病/情绪病类别中,正在任职经理及行政级人员、专业人员及辅助专业人员的就有约2.5万人,对比2013年进行的上一份调查报告,大幅增加了1.7万人或2.1倍,情况不容忽视。
全港约180万人需要长期治疗或覆诊
有关统计在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政府统计处调查结果显示,在2020年居住于院舍及住户内的残疾人士约有534,200名,占全港人口的7.1%。这些残疾人士有一项或多于一项的残疾类别,包括身体活动能力受限制、视觉有困难、听觉有困难、沟通能力有困难、精神病/情绪病、闭症谱系障碍、特殊学习困难和注意力不足/过度活跃症。调查亦有搜集有关居住于院舍及住户的智障人士的资料,统计处指根据粗略统计评估,认为数目有明显低估的情况,因此推断2020年全港智障人士的总数可能为77,000人至90,000人。
此外,调查发现约有1,799,100人需要长期(即持续最少6个月的时间)接受药物治疗、覆诊或打针服药以治疗某种(或多于一种)疾病。这些长期病患者占2020年全港人口24.1%,而在2013年则占19.2%。
专业人士患精神病或情绪病占比属各职级最高
调查亦有按职业及残疾类别划分,其中发现在经理及行政级人员、专业人员及辅助专业人员类别中,有约25,000人属于精神病/情绪病类别,占众多类别中的41%,而对比上一份2013年进行的调查,该类别只有约8,000人、占全部类别的28.3%,上升12.7个百分点。
而就业长期病患者之中,经理及行政级人员、专业人员及辅助专业人员合共有181,400人,占整业就业人口的41.3%,首三类最普遍的病患为高血压、糖尿病及胆固醇过高,其次为心脏病。
精神科医生:患抑郁症等有上升趋势
精神科医生丁锡全指,留意到近年香港人出现情绪问题如抑郁症等有上升趋势,估计与近两年社会情况和疫情有关,又指虽然失业率近期稍有回落,但不论失业人士还是“打工仔”都对经济影响和前景感担忧,“打工嘅担心冇咗份工,失业嘅又揾工揾到好焦虑,生活都好困难。”他指出,有调查显示在2015年只有少于四分之一受情绪困扰的人士有前往求医,认为现时政府精神科服务不足、市民求医困难是其中一个因素,鼓励患者可多利用坊间机构的服务,并长远而言建议政府和业界需增加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