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成同乐运动会亚洲首办城巿 主席:LGBT社群有站出来的机会
香港在2017年击败17个城市、取得第11届同乐运动会(Gay Games 11)的主办权,让这个国际盛事首次走入亚洲,幕后功臣之一,是今年50多岁的林敏蕙(Lisa)。她约三年前从律师岗位上半退休,成为了今届同乐运动会的联合主席及法律顾问,每日与拍档Dennis Philipse忙于四出奔走,只望促成一个让运动选手的交流机会──一个LGBT社群也可勇敢站出来的机会。
这个过程一波三折,先是被何君尧攻击,再因疫情影响要延期一年......问到这些,Lisa仍然笑着说“可以多咗一年做marketing”。但即使如此,他们要寻找活动场地仍然面临挑战,同时间LGBT社群被忽略、歧视,在社会上仍然“未解决”。
主要在欧洲举办赛事 亚洲健儿不足10%
第一届同乐运动会在1982年始于三藩市,到后来的数十年,比赛相继在加拿大、荷兰、巴黎等地方举行。“过往十届都系喺欧美国家举办,选手只得唔够10%系亚洲人。”Lisa形容,运动会能来到亚洲是“得来不易”,“我由2018年开始参与,初初得30几个义工,到𠵱家有超过200人帮手......我系好受到鼓舞。”而这件事不只关乎做运动,Lisa更加希望九天的运动会完结后,共融的理念能在社区中延续影响力。
然而,同乐运动会一度被指是“撕裂社会”、“鼓吹同志风气”,立法会议员何君尧甚至批评运动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污糟钱”。还未开始便已受到攻击,但翻查同乐运动会的支持名单,会见到上面有不少主流机构,Lisa指,乐见不少人“出钱又出力”,她提到早前获有心人捐赠200万港元,资助18至26岁的年轻人免费参加比赛,“有好多人相信多元共融理念。”她又指,众多赛事中,今年特别为香港年轻人加入了电竞、越野赛跑和闪避球等项目。
疫情肆虐延期至后年底举行
本来预计在明年迎来40周年的同乐运动会,因疫情关系,主办方早前决定将之延期至2023年11月3至11日。Lisa认为,现时“多咗一年”也是好事,打算在此期间举办不同的文化艺术活动,但就2023年举办的运动赛事,场地方面则要重新部署。“6月时我哋都有讲,政府场地一般机构只可以喺3至6个月前租用......我哋唔系精英赛事,觉得现有政策之下唔系好可行,所以转变咗策略,打算多数揾私人场地。”她呼吁如有机构能提供大型的游泳、网球和田径场地可用作比赛,可与他们联络。
“香港系个几有趣嘅地方,有时大家好包容好接受,睇《大叔的爱》好开心全城轰动,但社会另一边有反对声音又好正常。”Lisa认为,多元共融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但研究数字显示香港社会上大多数年轻一辈已能接纳不同社群,“睇返最近高等法院嘅判决,其实都见到有个正面发展。”但她强调,法律上的改革不是同乐运动会的目标,“好多时大家反对都系因为唔认识,正正如此,我哋希望运动会可以作为平台,畀大家再去交流不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