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快闪感谢祭 集游戏体验巿集、分享会、托儿所支援照顾者需要

撰文: 莫家文
出版:更新:

当大家认为周末是难得放松的假期,但照顾者却是无日无夜在家中候命。有关注团体今日(30日)在大埔举行照顾者感谢祭,举办巿集及服务体验坊让照顾者可以放松心情,同时邀请学者或专家在分享会探讨未来政策方向,有讲者认为应长远规划照顾者人生路向,包括照顾者友善计划,由有经验照顾者经受训后可收酬托管其他被照顾者,或鼓励雇主接受在家照顾为在职经验,至于支援服务,有讲者认为应降低照顾者津贴申请门槛,以及长远设立个案经理跟进需要。

+4

巿集分多个摊位 集游戏、资讯性、乐龄科技于一身

照顾照顾者平台今日(30日)在大埔六乡学习园地举办照顾者感谢祭,但凡入场者即送一份小礼物,场内露天场地举办巿集,设有多个摊位,当中包括透过抛波及掟飞碟游戏了解照顾者的辛酸,又有小手工工作坊让照顾者可以画画或做劳作,另外场内有壁报板及摊位介绍与照顾者相关的资讯以及乐龄科技,让巿民了解更多,同时为了减轻照顾者压力,主办单位利用一个课室辟作托儿所,家长可将子女放入所内自由活动,暂时放松心情。

另外,主办单位邀请数名社工及在照顾者笵畴熟悉的专家,在座谈会与现场巿民分享感受及探讨未来政策方向。

香港妇女中心总干事廖珮珊表示,照顾者属无酬劳动,责任绝大部分落在女性身上,既要负责照顾“四大长老”,婚后生子又要照顾子女,年老时照顾配偶,尤其是家族一旦出现需要长期照顾的成员,亲友间召开家庭会议“共同决定边个去照顾长辈,通常无咁多钱的女家庭成员被点名,话每人夹少少钱畀佢去照顾,佢听到后就觉得好似世界末日。”

廖认为昔日传统观念认为要由女性担任主要照顾者的想法必须要改变,例如台湾关注团体会鼓励女性主动向家族提出平分照顾责任 ,由各成员共同开会商讨分工,并有律师在场协助,以此订立契约让各人遵守,避免将担子落在一个人身上。

她又指倘若被照顾者离世或可自力更生,女照顾者“毕业”后应及早有人生规划,包括如何重新投入职场,以往数年照顾经验被视为职场空白,她建议设立机制,让私人机构如护理行业承认在家照顾等同工作资历,或可以其经验教导新手,让照顾者人生变得更有价值。

主办单位举办社区照顾分享会,探讨未来照顾者政策的路向。(莫家文摄)

设机制让有经验照顾者变相有酬劳动或视作在职经验

明爱赛马会照顾者资源及支援中心前高级督导主任刘港生表示,照顾长者或子女的照顾者属珍贵社会资源,应组织力量让他们发挥所长,他举例曾参与马会友伴同盟护老者支援计划 ,让已毕业不用再照顾长者的护老者接受培训课程,初期可以同路人身份主动了解其他照顾者需要,读毕高阶课程后更可成为托管长者的帮工,让照顾者空出一小时以上,交由帮工暂时托管,“呢种有酬替假护老者每小时只系70蚊,可以畀照顾者可以出去抖下,有时只系好好食餐饭,或者成年无出去剪个靓发。”这样既让照顾者能够真正自由活动,亦可让担任替工的照顾者受薪,变相承认照顾者有酬劳动的价值。

发放支援照顾者资讯平台的“大银”总监陈晓蕾表示目前最大的不足,源于全港支援团体各自拥有大量不同支援服务,但无法有效放上网上平台,让用家成功在网上搜寻得到,非政府组织有需要做好电子化及资讯透明化,“大家一用google search就揾到料。”她又建议应设立更多相关支援服务的个案经理,能够有效为照顾者度身订造一个适合她专用的建议方案。

社区咖啡室寻觅隐蔽性照顾者

有本身是照顾者的的士司机反映,服务不一定由非政府组织提供,例如全港共有一万多辆的士行走于全港各区,若政府愿意给予资助,让的士从业者参与照顾者支援服务工作,肯定更有规模及效用。香港妇女中心总干事廖珮珊亦同有意建议,她举例外国政府有资助Uber的例子,让司机接到求助后可免费接载家暴受害人至支援服务中心,港府亦可考虑有关做法。

有负责“四大长老”及子女的多重照顾者表示,有团体在地区举办社区咖啡室,名义上让照顾者入内饮一口咖啡及与同路人倾诉放松心情,但她认为照顾者更想获得专属支援服务,解决当前出现的难题,廖珮珊则认为社区咖啡室并非单纯入场饮一杯咖啡,而是提供中性空间,让不愿进入服务中心登记的隐蔽性照顾者,可入内抖一抖,让义工有切入点接触对方,从而建立输送服务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