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路都要“假手于人”? 脚踏装置获巿民激赞后遭收走

撰文: 郭倩雯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之下,巿民尽量避免手碰公共设施,但本港现时过马路大多沿用电子行人过路发声装置,行人需将手轻触表面转灯号,有巿民为一己之利用脚踩装置变相播毒,备受批评,近日有心人在香港仔行人过路装置上加装创意设计,利用脚踏“以脚代手”按动装置表面,有区议员指新加装置出现约一星期,街坊均赞许设计有用,然而本周六突然被人收走,并留有一张房委会通告称请勿放置杂物。

香港仔华富邨近华乐楼对开的行人过路口,近日出现一个创意设计,该装置额外加装在电子行人过路发声装置之上,原理是利用地面一个脚踏,行人踩中后,连接脚踏的一个手掌木条装置,便会代替人手自动拍向过路发声装置表面,装置会亮起红色“请等候”讯号,待交通灯控制器将行人公仔转换为绿色,让行人过马路。

+1

脚踩代替手触装置表面

该设计的特别之处,似曾经过改良,例如手掌以锡纸包裹,增加拍向过路发声装置表面的灵敏度及触感,另外脚踏四边以长方形木条固定,避免左摇右摆。有女街坊表示,新加装置大约出现一星期,但使用人不算多,某程度可能与准绳度有关,她指连接手掌的木条较软身,不像铁枝般坚硬, 以致准绳度不佳,有时会拍不中发声装置表面,以致要多踩数下,甚至要用手代为调较角度。“都叫有帮助,呢度拍(装置)先会转灯,如果唔系企成日都唔会转灯。”

南区区议员严骏豪表示,该个土炮设计大约出现五至七日,暂时只有该处安装,未见有其他地方使用,亦未有任何官方团体或运输署表示由谁人设计,未知运输署是否默许该设计,但他认为该土炮设计有助街坊避免用手接触公共设施按钮,减低疫情之下的感染风险,街坊反应亦非常正面,唯一问题是设计需要稍为改良,增加准绳度,但未知道如何向设计者反映。

+2

他又指,本港近年推广智慧城巿,电子行人过路发声装置在疫情之下显得不合时宜,长远应仿效商场厕所或港铁升降机,加装自动感应器,毋须触碰便可启动公仔灯控制器由红转绿,更合符防疫及公众利益。

事件经广传后,更多网民透过在Facebook 分享用后体验,然而本周六近黄昏时段,该脚踏装置被人无息无色地拆除,装置贴上房委会通告称“此乃公众地方,提醒巿民请勿放置杂物,否则会被视为废物清走”,估计该装置已被房委会人员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