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桥闲置地获善用举办墟市活动 档主:淡定摆档唔使惊

撰文: 吕诺君
出版:更新:

小贩文化是香港特色之一,不过近年街头摆卖活动却见逐渐消失。有天水围摆档的基层小贩透露,平日做生意要承受被控阻街的风险,每次均有机会被食环署职员罚款或充公货物,惟社区缺乏地方让他们光明正大摆摊。
有团体今日(13日)在洪水桥一幅闲置用地上,举行“洪水桥空间改造日X社区生活墟”,邀请了售卖不同货物的档主以低价参与,务求活化闲置空间设立墟市,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之余,并藉活动与居民规划闲置土地的使用。

关注本港新市镇规划及闲置土地资源等议题的社区发展阵线,今日在洪水桥临时街市旁的一个空地上举行导赏团、工作坊和墟市活动,当中有约十档档主参与墟市摆卖。居于天水围的吴女士带同自家种植的黄肉木薯、艾草、竹芋等农作物到场售卖。已接近退休年龄的她表示,平日在安老院做替工,丈夫则在上水租了一块农地,透过youtube上学习耕作知识,收成后由她到天水围天光墟摆档贩卖农作物。

吴女士指,平日生意并不多,最多可赚约200元,但随时会被食环署职员检控。她透露,数年来曾被捉到三、四次,罚款由700至800元不等,货物又会全被充公,大叹现时香港可做墟市的空间不多,“根本冇地方可以卖。”

同样来自天水围的黄女士,透露自己一个人带着两个仍在就学的小孩,不愿出镜的她指,自己是无牌摆卖毛巾、手袋、内衣等,坦言“走鬼摆卖好难”,一旦遇上检控行动,只可“企定定”等食环署职员抄牌,慨叹“自力更生唔容易”;疫情下市民减少外出,网购盛行令生意更难做,她的收入变得不稳定,“有时连饭钱都揾唔到。”黄女士指,第一次参加墟市,收入方面“顺其自然”,“平时出嚟摆档压力好大,今日可以淡淡定定,唔使惊。”她又指,长远而言希望政府能发出小贩牌照,让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经营生意。

单亲妈妈苏小姐的摊档,摆满了自家制的手链、饰物、玩具等。她透露,家中两个仍在就读小四和中一的小朋友,一家领综援过活,约一年前开始尝试在商场摆墟,希望能在市集中帮补收入。对于今次参加由社区组织筹办的墟市,苏小姐认为相比商场市集其宣传效果更好,租金也较便宜,对此期待已久。

今次墟市是在洪水桥洪柏路及琼园路交界休憩处进行,天水围社区发展阵线组织主任杨健滨指出,此处用地一直是由地政处管理,但在政府部门有纪录以来,用地一直从来没被租用,形容今次活动是“零的突破”,日后可让不同组织、教会参考其用途。他又指,洪福邨2015年入伙,是整个洪水桥新发展区的“开荒牛”,但在过往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区内并没有其他社区需要的配套,同时又观察到发展区内有不少土地虽已规划作特定用途,但要到2、30年后才有发展,“啲地现时个状态系‘晒紧草”,咁我哋有冇办法可能喺闲置土地上配合临时措施,服务居民嘅同时都可以善用土地、补足居民需要?”而适逢疫情期间屋邨内活动场地都不作开放,所以今次能够创新运用闲置土地服务街坊。

社区发展阵线近年发现不少屋邨设施及服务严重不足,居民生活因而大受影响。为了推动政府善用闲置土地设立社区设施,团体于上年底发布了“全港新屋邨闲置土地调查”,揭示全港一半新屋邨附近有闲置官地,合共277,945平方呎土地被浪费,但屋邨周边社区设施却严重不足。团体亦协助一班街坊组成“善用洪水桥闲置空间关注组”,关注多余官地用途,直指洪福邨附近有至少五幅闲置用地,当中包括洪水桥洪柏路及琼园路交界休憩处和洪天路桥底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