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联伙发展商推东涌社区项目 派食物券及游戏包 料千名基层受惠

撰文: 吕凝敏
出版:更新:

东涌作为新市镇,近年人口急速增长,惟区内的设计及社区服务未能追上人口增长的速度。今年加上疫情来袭,令区内基层生活更见艰难。有见及此,太古集团慈善信托基金在其“信望未来”计划下,与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合作,成立“营造东涌”社区顶目,希望透过为社区及弱势社群制订支援方案,长远希望做到凝聚社区,令弱势社群可以助人自助,预计受惠人数达800至1,000人。

公屋人口占了东涌总人口一半,以区内最大屋邨逸东邨为例,每月主要职业收入中位数是$12,300,较北大屿及全港平均收入低20%。(王译扬摄)

东涌目前约有11.4万人口,十多年后将会急增两倍以上至27万,故东涌东现正进行大规模的填海工程,期望在2024年兴建住宅项目后,能容纳更多居民。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行政总裁蔡海伟表示,除了富东邨、逸东邨外,近年亦出现新屋邨如迎东邨及满东邨,共增加7,000户居民。而公屋人口占了东涌总人口一半,以区内最大屋邨逸东邨为例,每月主要职业收入中位数是$12,300,较北大屿及全港平均收入低20%。蔡海伟又指,由于位处偏僻,区内七成人口需要跨区工作,交通费支出庞大,加上工时长,花在交通的时间也长,对打工仔的生活质素及家庭关系亦有影响,“可以睇到社区服务嘅需要系好大,所以想试下拉埋几间NGO(非牟利机构)合作,建立社会资本支援基层”。

少数族裔居民增 语言差异难融入社区

除了人口增长外,东涌亦是一个少数族裔聚居的地区。根据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统计,北大屿居民中,南亚裔人口占了5.3%,相比全港整体比例的1.1%高出5倍,而大部分南亚裔人士均从事低收入工作,面对语言及文化差异,窒碍他们寻求地区资源及服务,影响他们融入社区。蔡海伟表示,总括而言,东涌基层正面对三大挑战,包括社区设施如公园、运动场地等配套,追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此外,由于大多数人需要跨区工作,打工人花在交通上的时间甚多,变相失去亲子时间,基层家庭亦难以负担孩子的课外学习活动费用;加上区内少数族裔人口颇多,未及共融便已有7,000多户新居民迁入,缺乏地区资讯进行社区连系。

有见及此,社联与太古基金合作,联同四间本地非牟利机构(智乐儿童游乐协会、凝动香港体育基金、香港圣公会及小彬纪念基金会)以及获得离岛校长会的支持,成立“营造东涌”社区项目,在今年10月至明年3月,推出第一阶段活动予居民。因应疫情,活动以线上及线下两种形式,分别针对食物及卫生、家庭健康及共建社会资本三个范畴,向弱势社群提供及时支援。项目预计受惠人数达800至1,000人。

根据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统计,居于北大屿的南亚裔人士占了5.3%,相比全港整体比例的1.1%高出5倍。(王译扬摄)

学童线上练习掌上压 减少打机次数

太古集团慈善信托基金公益事务总监陈婷婷表示,由于四间非牟利机构提供的服务不同,令受众层面更阔。她指项目包括向每个家庭每月提供港币400元的饮食券,少数族裔家庭更可获相等价值食物换领券,在区内的南亚小店换取清真食物。每个家庭亦可获派可重用口罩。同时,项目每月均会提供6项网上活动,包括亲子游戏、运动、生涯规划及职业辅导等,希望能在个人成长及家庭方面均提供支援,“我哋会派发一啲游戏同运动包,疫情下好多人困喺屋企,参加线上运动就好合适,家长亦可趁小朋友做运动时行开下,等自己有足够休息,纾缓身心”。蔡海伟亦指,有七成家长表示,参与线上运动活动后,能改善与子女的关系。

蔡海伟举例指,疫情下学童停课,长时间缺乏运动,有区内小学生参与由凝动香港体育基金举办的网上活动,在教练指导下与其他参加者一起做掌上压,继而减少打机次数。亦有一名参加东涌逸东邨篮球队的学生,因疫情下大部份学界赛事也被迫取消,令他更珍惜每次“邨JUMP!”练习,每次训练均倾尽全力,保持100%出席率。蔡海伟及陈婷婷表示,“营造东涌”第二期阶段正在商讨细节,预计明年4月开始,期望长远能加强东涌的社区连系及凝聚力,并支持弱势社群助人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