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留家冲突增 小学生“熊变猫头鹰” 以调解技巧化解同辈冲突
疫情无了期,留家抗疫太久,小孩也容易与兄弟姊妹发生纷争。若小孩懂得调解技巧,情况会否不一样?有小学生得悉人分成猫头鹰、熊、鲨鱼及龟四种不同性格,在接受朋辈调解技巧训练后,成功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母亲亦观察到他与兄弟姊妹相处上的改变,由起初只懂一味迁就别人,变成较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成为一只“猫头鹰”。
由香港家庭福利会(下称家福会)主办、恒生银行支持的“恒生─家福青少年调解计划”于2013年起推行,至今约有150间学校参与过朋辈调解计划,训练了2,500名小学生成为朋辈调解员。其中就读圣公会油塘基显小学五年级的朱清杨,是其中一名参加该计划,学习朋辈调解技巧的一名学生。清杨指自己参加该计划一个学期,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他分享自己在校内曾处理一宗同学间的纠纷,“A同学借咗钱畀B同学,但B同学唔记得还钱,A同学就打B同学。我就叫佢哋唔好咁嬲,叫佢哋饮啖水休息下,之后再问佢哋发生咩事”。当清杨得知事件牵涉财务纠纷后,他便向二人解释,在学校内不应借钱给同学,当B同学还钱后,事件便告一段落。
清杨形容在课程中得知,人的性格分为猫头鹰、熊、鲨鱼及龟四种,“佢哋有不同性格,猫头鹰系合作型,有冲突时会了解不同人嘅需要;熊系迁就型,有问题嘅时候都会话系自己错;鲨鱼系支配型,唔太理人感受同需要;龟系逃避型,唔想得罪人,有冲突时就会缩埋自己”。
清杨是家中长子,除了7岁的弟弟,还有一名12岁的姊姊,由于“夹在中间”,清杨常常迁就别人。朱太指疫情下三子女长时间留家,冲突亦随之增加,幸清杨接受朋辈调解员训练后,性格上有明显改变。她又指小孩与同学及兄弟姊妹相处时有分别,“和事佬嘅角色佢会handle到,但当喺屋企,自己系纷争主角一员嘅时候就有啲唔同”,学习调解技巧后,清杨由本来只懂迁就姊姊和弟弟,变得较有同理心,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像由熊变成猫头鹰。
朋辈调解员减老师工作量 改善风纪形象
“恒生─家福青少年调解计划”的家福会高级经理(青少年服务)及认可家事调解员梁颕红女士指,该计划多年来深受校方及学生欢迎。她认为学生学习调解技巧后,学习态度及行为上也有改变,在冲突时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及增加同理心。对学校而言,调解员能处理同学间的纷争及小冲突,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因为老师通常好快用训导嘅角度处理,会有对与错嘅情况出现”。梁颕红更指,曾有学校向他们反映,挑选了担任风纪的同学当调解员,“风纪成日要摘同学名,可能有啲低年班嘅同学唔太钟意佢哋,但当风纪变成朋辈调解员嘅身份执行职务,手法唔同咗,老师观察到低年级嘅同学冇咁讨厌风纪,关系好咗”。
梁颕红形容目前留家抗疫,家长与小孩如“困兽斗”,在做功课、时间管理及生活习惯各种小事上,也容易产生冲突。她建议家长在处理家庭冲突时,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鼓励家长以“头心脚”的调解聆听技巧,先耐心了解发生什么事,明白子女的感受,以及聆听小孩的期望和需要,才能在和平气氛下处理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