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一周年】都爹利街石阶未复修 关注组:对古迹保护不足

撰文: 廖俊升
出版:更新:

去年九月超强台风“山竹”袭港,市区被吹至满目疮痍,位于中环都爹利街的百年石阶及四枝煤气灯也受强风影响,石阶崩裂破烂,三枝煤气灯损坏。然而一年过去,石阶及煤气灯尚未成功修复。有地区关注组批评,政府迟迟不愿修复石阶,做法如同漠视本地古迹的保护工作。

已有百年历史的中环都爹利街石阶及煤气灯,在遭超强台风山竹破坏前,是中环人休憩地方。(资料图片)

中环都爹利街一段由花岗石建成的石阶,建于1875至1889年间。石阶两端树立了四枝煤气灯,为本港硕果仅存的煤气路灯,现由中华煤气公司管理及提供日常保养工作。四枝煤气灯属于双灯泡罗车士打款式,只有四呎高,与当时九呎高的煤气灯不同,故能立于石趸上,成为该路灯的一大特色。日治前后,煤气灯一度停用,直至1948年2月29日重见开明。后来电灯普及,取代了煤气灯,该四枝古灯便成为了本港仅有会照明的煤气灯,每日傍晚六时至清晨六时亮起。到1979年,政府将石阶与煤气灯列入为法定古迹。

一年前山竹吹袭后,都爹利街石阶及煤气灯的损毁情况

百年花岗石石阶严重损毁,部分扶手位置崩裂,有三枝煤气灯亦断裂,当时更有气体泄漏的情况。(资料图片/ 吴子生摄)
+3

石阶路灯被毁一年 工程尚在进行中

去年九月山竹袭港,强风摧毁了都爹利街的百年石阶及煤气灯。石阶的部分石块爆裂,扶手亦见崩缺,3支煤气灯断裂倒地,其余1支煤气灯的灯罩也有受损情况,更有气体泄漏。然而一年过去,石阶及煤气灯仍未修复完成,扶手位置被遮盖。记者去到都爹利街时,有工程人员正为石阶及煤气灯进行维修工程,有维修的师傅指,楼梯已大致维修完成,其后会再修理路灯。据观察,石阶的扶手崩缺位置尚未修补。

+1

溃烂情况与年前无异 政府被质疑无认真处理

中西区关注组召集人罗雅宁表示,如今石阶和煤气灯的溃烂情况与一年前无异。她指,在上年山竹吹袭之后,石阶的石面爆开,有砖头外露,同时有树断裂,损毁非常严重。然而,当时预计路政署会很快将其修复,惟一年之后,仍与吹袭后的模样相近。“用蓬遮盖石阶一年,完全不雅观。保护亦做得不够好,石阶顶部亦没有被掩盖。”她透露,曾与署方人员联络,得悉煤气公司会处理煤气灯,并正向英国原厂方洽谈数支煤气灯到港。

这个盛载香港人回忆的古迹惨遭天灾破坏,其后长期遭一块绿色帐篷遮盖,罗雅宁批评政府迟迟不愿修复做法不当,对于法定古迹保护不足。她说,都爹利街石阶与煤气灯是当区非常重要的地标,也是极具历史价值的古迹,但复修工程拖延一年,难以接受政府的做法。她指,幸好今年没有大型天灾袭港,才避免了损毁情况进一步恶化。

中西区关注组召集人罗雅宁表示,政府对于法定古迹保护不足,犹幸今年风灾不多,石阶及煤气灯的损毁未有恶化。(资料图片)

政府被批处理保育热诚不足

全民保育行动发起人袁智仁认为,政府处理保育工作过份缓慢。“破坏做得好快,之前都系几个月,但今次一年”,他指,石阶及煤气灯的维修工程反映出政府对保育的投放与热诚相当小。他续指,政府一直以来的政策都是“重发展、轻保育”,例如是动漫基地和绿屋的计划工程进展也是非常缓慢,而且保育的规划反复。

保育人士建议设立保育部门

袁智仁建议政府应设立特定部门处理文化保育事项。他解释,目前古迹文物的保育由发展局负责,但发展局的主责是开发土地,对于保育的投放相对较小,“保育都做唔好,点说服人你能够开发其他土地?”同时其他保育工作亦由不同部门主理,例如是地区文化由民政局负责、工匠小贩等则由食卫局负责,他认为文化保育应该由一个专责部门统一处理,以加快效率及专门性。

全民保育行动发起人袁智仁批评政府对文物保育热诚不足,倡设立特定部门,管理文化及保育事项。(资料图片/李智智摄)

路政署曾打算加固石墙 未动工已遭摧毁

翻查资料,2013年路政署曾就石阶及煤气路灯作文物影响评估,并建议改善或加固护土墙。采纳的方案中,建议在原有的护土墙上,安装大约16米长,水平及垂直间距为 1 米之泥钉,此举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提高结构稳定性,以及防止现有的砌石墙造成弱脆性破坏;并预留300毫米空隙建造250毫米厚砌石面的表墙,让石墙树有更好的生长环境。署方去年再提修订,惟未动工已遇“山竹”来袭,石阶亦遭破坏。

路政署料复修工程于今年底至明年初完成

负责复修工程的路政署回复查询时表示,现正为都爹利街石阶及煤气路灯进行维修,工程料于今年底至明年初完成。署方指,受山竹吹袭影响,其中一盏煤气路灯断为两截,其余三盏损坏较轻,古迹办已记录及保护所有散落的可移动构件以及其损毁情况,供路政署贮存作为修复用途。署方又指,古迹办已聘请都爹利街煤气路灯的英国原生产商,为已损毁的煤气路灯进行详细检查和专业修复;署方亦已聘请文物修复顾问及修复历史建筑的专业承建商,安排为受损古迹的石阶及石栏杆进行修复研究及工程。

经典电影场地 中区的殖民地历史见证

这段百年石阶和煤气灯不单具时间考验,更加印证了不少香港人的共同回忆。石阶充满英式风格,古旧而浪漫的味道,是许多经典电影、电视剧和音乐MV取镜的地方,包括周星驰电影《喜剧之王》和张国荣主演的《金枝玉叶》,以及梅艳芳金曲《梦伴》等。根据路政署文件,1842年中区被划为只有西方人居住,当时该区有不少西式风格的建筑物,当中包括都爹利街石阶及煤气灯建,其灯笼形栏杆和及金黄色灯柱也是西方建筑的风格的象征,而两个储藏室入口的拱形门楣,其细节亦见西式建筑与艺术上的重要性。

曾被也斯写下街道诗名著

石阶与煤气灯也曾被本土文学记载,文化上也具超然的重要性。70年代,香港诗人也斯曾著一首街道诗《傍晚时,路经都爹利街》,当中取材石阶与煤气灯。诗歌也描绘了当日该处的屋宇、股票公司、印度人,和那贴著古书画展览的红纸灰旧建筑物,将昔日香港中西文化汇集的生活面貌与环境活现眼前,也凸显了浓厚的本土意识与情怀。诗歌传颂至今,印证了石阶与煤气灯在香港的文化与历史地位,亦可从诗中看见该处在时日中的变化。

《傍晚时,路经都爹利街》 梁秉钧(也斯) 1973年9月

巨大的电线轮辘抵著石的楔子俯临几级石阶下短仄的街道工人留下一捆白色电线匝绕这几盏最后的煤气灯街道两旁的泥土翻上来了黄灰色的屋宇旁股票公司的招牌涂没了两个字阴影里斜倚著修路牌红色的电线胶喉半截露出地面另外半截埋进泥里商店的橱窗中偶然一点嫩黄的柔和闪逝在对面四个印度人坐在甸那行前絮絮地谈进夜去灰旧建筑物门边贴著古书画展览的红纸门内已是昏暗街口是拆了又建的地盆竹架和木板的空隙内停著载重的铁架和垂下的输管杂乱的器物间涓涓的细流涌起流过一捆堆放在地上的锈褐色铁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