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废桥】零使用率天桥隧道 活化狂想曲 团体倡变社区客厅
去年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到访深水埗区,其间在区议会上提出,要将区内一条现已废弃的行人天桥改建成为自修室,但有指基于建筑安全,该条行人天桥不可以密封,换言之,日后学生如要使用,就要听着车声、“食尘”温书?
过去是“露宿者之家”、现已清场荒废的昌新里行人天桥,以及建成后从未开通的九江街行人隧道,是深水埗区内两个闲置多年的设施。近日有团体提出多元活化方案,集合了保育该区文化和关怀照顾者需要。他们形容,如获采纳,将是活化的一个“标志性新尝试”。本来运输署拟定于上周逐一与团体见面,但却无故延期,至今仍未有确实日期,令他们不禁担心:活化保育,最后会否只是原地踏步?
摄影:吕诺君
地区人士称为“冗桥”
1990年落成昌新里行人天桥,与邻近的南昌邨同时一并建好,但该处地面不乏班马线,过去使用率极少,被地区人士称为“冗桥”。约10年前,有露宿者开始在天桥上搭建木屋,到了去年7月,民政处统筹警务处、食环处等联合清理天桥,更将剩余的出入口全数封闭。至于九江街行人隧道,亦在90年代初落成,但它从没开放,尚未启用便被荒废,至今仍是没有任何用途。
数月前,关注综援低收入联盟等组织接获通知,指政府有意就天桥及隧道邀请他们参与活化工作。因此他们亦制定了申请项目意向书,希望方案能切合地区和社会需要,并配合未来的房屋计划。方案中,提到墟市、社区客厅、社区放映会、艺术空间等,提倡“多元”,认为一个地方不应只得一个用途,而应照顾社区多方面的需要。
单亲、多子照顾者被忽略 儿童工作坊让大人暂时“放下”
“我哋唔希望系一个大机构运作,唔想只得一种想法。例如喺某啲时段、某啲空间,照顾返唔同对象。”同根社组织干事黄佳鑫指,以九江街行人隧道为例,入口可以成为让居民恒常聚脚的“社区客厅”,提供“共用雪柜”、游戏角等的设施;在隧道内可设立电影、纪录片等放映场地,够暗而且不会造成滋扰;其余未用尽的空间可改装成多用途方间,举办各种免费兴趣班,让照顾者有喘息机会。
黄指出,即使近年社会上多了讨论照顾者的需要,但多停留于长者或是残疾人士的家庭,一些单亲、多子,甚至是普通家庭的照顾者,其实同样面临压力“爆煲”的危机。他指出,外国不少例子,是多以工作坊、兴趣班等,让妇女可以暂时留下儿童,在此期间可以休息,或是出外工作帮补收入,认为香港也有条件和需要实行,“相比其他地方,香港对于照顾者嘅措施其实已经落后好多,我哋都提出过好多类似建议,每次政府都系话冇地方,但𠵱家天桥同隧道都有地方啦!”
天桥不做自修室 深水埗除了“穷”还有百样可能
关注综援低收入联盟组织干事李大成指,政府与其花200亿买舖作社福用途,不如善用各区的闲置设施,进行与地区相关的用途。“提到墟市,今时今日好多人都会先谂起深水埗。”近年关综联与其他团体多次合办墟市,因此也希望日后能在昌新里行人天桥上,让本地文化创作人和小贩档主摆设假日墟市,一边的桥底空地可以成为露天剧场,另一边则可以设置“小贩文化馆”,“天光墟、夜墟、棚仔......多啲人了解小贩文化嘅演变,就可以令深水埗多啲特色,同时亦可以减低日后搞墟市嘅阻力。”
以中介形式为民间组织提供技术支援的“非常香港”,其经理陈沛贤指,他们的角色是聆听民间组织想要,或需要甚么社区设施,再将之放入图则上,以公众都看得明的方式实现,希望用一些建筑和都市规划的知识,能帮助他们将活化方案变得具体。
批“起动九龙东”离地 活化万事俱备“只欠官方”
李大成续指,参与方案的团体均十分了解地区运作,甚至有不少实战经验,希望今次活用行人天桥和隧道能成为“先导”,日后为其他各区闲置设施的参考例子。他形容,现时资金、人手等全都不缺,只欠政府部门的批准和实行,担心运输署突然将会面日子改期是有甚么变数,又补充指,不希望最后活化项目会变成如“起动九龙东” 般离地失败。
深水埗区区议会主席张永森指,区议会上并未正式传阅相关方案,但目前政府倾向保留该行人天桥和隧道。他认为,该处位于南昌站新区和深水埗旧区之间,属重要地带,亦预计日后的人流会多,希望能展现深水埗历史风貌的同时,亦要有休闲地方,配合日后周边过渡性房屋等的发展计划。张估计,今次之所以延期,是因为做法没有先例可循,“运输署嘅角度想放咗条桥,日后由另一部门接手管理,但到时假如桥嘅结构有问题,要由边个部门负责处理?”他指,待责任厘清及内部交接讨论完成后,相信该署就会再次邀请有兴趣者,就不同的活化方案会面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