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鼠患】毒饵摆错位 老鼠都唔吼 专家批港府灭鼠不到位
卫生防护中心昨(14日)公布3宗人类感染大鼠戊型肝炎新个案,其中居于屯门友爱邨的病人更已于本月上旬离世,令全城关注灭鼠行动。有区议员批评,政府采取的传统灭鼠措施成效不佳,以致鼠患问题迟迟未解决,惟虫害控制专家解释,问题并非出于传统措施上,而是政府的做法不到位。
新增的三宗个案,患者分别居于屯门、九龙城、及南区。根据食环署公布的2018年鼠患参考指数,屯门区的全年指数为2.1%,低于18区平均值,惟该区区议员谭骏贤指,自两年前屯门公园共融游乐场的工程展开后,友爱邨的鼠患问题始变得严重:“当时工程需要鉴地,屯门不少地都是填海得来,所以很多地方的地底都是中空的,成为了老鼠的藏身之地,而工程令不少老鼠走出地面。”即使工程现时经已完成,鼠患问题仍然未解决。“工友们有不停灭鼠、落老鼠药,我们也见到很多老鼠尸体,但仍然有很多活生生的老鼠出现。”谭骏贤说,食环署至今仍未找到鼠患的源头,故这种灭鼠方式亦是治标不治本。
不同部门管理不同地方 见到垃圾也不可清洁
鼠患源头未解决,而友爱邨、屯门公园一带的清洁又分为多个单位负责,谭骏贤指此令问题更见麻烦。现时屯门公园的清洁为康文署负责,友爱邨内清洁则为房署负责,但旁边道路的清洁作又为其他单位负责,“马路范围属运输署,故由食环署负责清洁,但马路上轻铁路轨范围则是港铁负责,食环不可清洁。清洁工人有时也会向我们说,他们见到马路边有垃圾想清理,但房署告诉他们不可以。”他直斥现时情况荒谬,希望未来能有部门统筹清洁工作。
装闭路电视只能观察 未能灭鼠
另一出现大鼠戊型肝炎病例的地区为九龙城区马坑涌道,当区区议员黎广伟指,该处一直都有严重鼠患问题,“因为附近的马头涌道连接北帝街,北帝街附近有不少食肆,会有厨余产生,亦有拾荒者在后巷堆积杂物。”就区内的鼠患问题,他指署方过往曾建议于地盘、街市附近,安装闭路电视,监察市民乱抛垃圾、造成卫生问题的情况,亦曾建议于街市内安装夜视镜,观察老鼠的动向:“但那些都不是灭鼠措施,只是观察。”
目同伴食老鼠药毙命 米奇也会变聪明
过往食环署都有在区内鼠患黑点加强清洁,并作恒常的灭鼠行动,但黎认为署方一直都是沿用放置捕鼠笼、毒饵等传统灭鼠方法:“放久了,老鼠看到同伴下场也会变得聪明,知道入面的饵食是不能吃的。”事实上,食环署曾参考外国例子,于去年在3个街市内试用“气压灭鼠器”灭鼠,惟黎广伟指此新科技在香港的成效不高。
“(气压灭鼠器成效)数字根本不值一提!”黄埔东社区干事李超宇认为,现时署方采取的传统灭鼠方法没有效率,成效亦不理想:“食环署指在2018年,区内捕鼠笼捉到1,6000只老鼠,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很少量的老鼠已能繁殖出这数字。”食环署公布的鼠患参考指数中,九龙城区的近年的鼠患指数一直不算高,仅2018年下半年突飙升至11%,惟李表示,过往一直收到不少关于鼠患的投诉,故质疑指数的准确性。
食环应处理私人屋苑卫生问题
他又指,区内鼠患问题不止于街市内出现,老鼠甚至入侵私人屋苑。“这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食环署不会进入私人屋苑进行灭鼠。”虽然李超宇认同住户有责任改善家居卫生,杜绝鼠患,不过,他认为食环署对于私人屋苑出现鼠患问题,亦非完全无计可施:“这应是食环署的责任,例如黄埔花园附近有很多食肆,都是食环有权处理的卫生问题。”
向外国取经并非坏事,惟香港虫害控制从业员协会会长梁广源认为,两地环境始终不一样,在香港使用“气压灭鼠器”不一定能得到跟外国一样的成效。他强调,最有效的灭鼠方法仍是使用毒饵、捕鼠笼和捕鼠板,电子仪器能够辅助灭鼠,港府虽采相同措施,但做法不到位,致灭鼠一直未见成效。
毒饵摆错位 老鼠都唔吼
“我在鼠患严重的区域,见过一包以胶袋密封的老鼠饵被吊于高处。放的位置难以触碰,要先咬穿胶袋才吃到毒饵,周围都有垃圾房,可以轻易找到食物,你是老鼠还会吃毒饵吗?”梁广源反问,指外判的灭虫公司前线员工未有足够专业知识,将毒饵放于不适当的位置,加上使用的毒饵不够新鲜,吸引不到老鼠进食。
梁广源又批评,现时政府的灭鼠工作是收到投诉才进行,缺乏规划和系统性,建议食环署要做好清洁、卫生之余,亦需持续以科学方法监控各区的鼠患数据,并作出分析,以了解情况:“不是靠捕鼠笼那块蕃薯就能做到的,这样根本没有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