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皇帝】好友揭曾灶财街头疾书因由 疯癫文字藏给家人的情书

撰文: 黄桂桂
出版:更新:

记者自小在观塘长大,记得小时候乘车,由彩虹邨到观塘市中心再上秀茂坪,沿途的电箱、灯柱、墙壁、桥墩都写满方方正正的中文字,大小平均,整齐却不死板。小时候“不识货”,不知道这是“九龙皇帝”曾灶财的“墨宝”,但亦因此,印象中的香港街道,是有一堆黑色方正字体的。
到了今天,“九龙皇帝”的墨宝已经所剩无几。湾仔登山缆车旁桥底的曾灶财墨宝原被油漆遮盖,近日因油漆剥落而重见天日。艺评人刘健威希望政府保护墨宝,直言曾灶财的涂鸦,已经成为香港的其中一个象征。但原来这些跳脱、方正的字体背后,隐藏了“落难皇帝”曾灶财苍凉的故事,他的文字,“是一种政治宣言,也是给家人的情书。”
摄影:陈浩然、黄桂桂

刘健威是曾灶财生前的挚友,每当曾灶财有新作品时定必首先通知他。

皇帝的挚友

“刘生,我喺边度写咗嘢啊!”刘健威说,曾灶财每次在街头完成一次涂鸦,都会打电话告诉他,于是他便马上拿起照相机,赶到现场为他的墨宝拍照。1992年,刘健威被充斥街头的黑色方正文字吸引了,“很跳脱,这种感觉很难在成年人的作品中找到,但又不像小朋友,因他能够完美运用不同的空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认识了曾灶财,更成为“九龙皇帝”身边的红人,深得他的信任。

在刘健威眼中,这位看似疯疯癫癫的“九龙皇帝”,实则是个善良、替人设想的人,不烟不酒的好人。

疯癫背后 “他替人设想,不烟不酒”

在很多人心目中,曾灶财大抵是一个疯疯癫癫的老伯,一见到电箱便胡乱写字。但与他交情甚厚的刘健威则说,“他是一个善良、替人设想的人,不烟不酒。”唯一容易触动他神经的,就是写字。“你给他一支笔,他便会开始写字,一写就很投入,停不了,甚至警察去阻止他,也会被他用粗口骂。”可是,到底这个疯癫老伯为甚么要在街头写字?背后原来是一个苍凉的故事。

曾灶财写字时十分专注投入,连警察也无法阻止他挥毫。(Google Arts & Culture - 网上图片)

以文字宣示主权

曾灶财身世堪苛,曾做过不同职业,年轻时在垃圾站当清洁工,一次意外被一个大垃圾桶压到左脚,从此便需依赖拐扙。据说在他30多岁时,回乡整理祖先遗物时,发现了一本族谱,内容记述在香港割让给英国前,九龙曾是御赐封地,而他就是这片领土的继承人。惟昔日的“皇族继承人”今天沦为清洁工人,他于是愤然在街上的电箱、灯柱、桥墩写下他的名字、帝号,宣示主权。

昔日的“皇族继承人”今天沦为清洁工人,他于是愤然在街上的电箱、灯柱、桥墩写下他的名字、帝号,宣示主权。(Google Arts & Culture - 网上图片)

家人耻与为伍:死咗喇!

然而由于曾灶财的精神问题,受到邻居的歧视,为家人带来沉重的压力,令他们以曾灶财为耻,慢慢疏离他。刘健威忆述,他第一次去曾灶财位于翠屏邨的单位,按下门铃,一位男士开门,刘问:“曾灶财在吗?”男士大喝:“死咗喇!”然后嘭一声关上大门,应门者正是曾灶财的长子。“后来曾灶财告诉我,他当天回家被长子踢了两脚。大概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干预吧。”后来他的家人更搬出去不再与他同住。曾灶财便孤身一人住在翠屏邨,老婆一星期看他一次,但从不入屋。

由于曾灶财的精神问题,让他饱受邻居的歧视,同时亦为家人带来沉重的压力。家人以曾灶财为耻,慢慢疏离他。(Google Arts & Culture - 网上图片)

“是政治宣言,也是给家人的情书”

失去了家人的曾灶财,便每天流连街头,见到电箱、灯柱、墙壁、桥墩,只要有空隙,便用他那沾满墨汁的毛笔大洒挥豪,用一个个四四方方的字把空间填满。“他的文字看似不合逻辑,不通顺,他试过责备英女皇,亦试过写初恋女朋友的名字,但细看之下,会看到他通常都是写自己及家人的名字、地址,这其实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是一种政治宣言,也是给家人的情书。”

“他只读过两年书,会写的文字相当有限,但他将自己想得又得不到的东西——对家人的感情——化成文字,表达他对家人的爱及思念,所以说这些涂鸦其实是写给家人的情书。”刘健威说。这些情书主要出现在九龙城、彩虹、观塘及秀茂坪一带,“他以前在九龙城工作,又居于观塘,所以这里便成为了他的地头。”

这些密密麻麻、内容又看似不合逻辑,不通顺的文字,背后其实暗藏他对亲情的渴求,以及他对家人的爱。(Google Arts & Culture - 网上图片)

一代“皇帝”于2007年驾崩

由五十年代至千禧年间,曾灶财所到之处,皆遗下堆黑色方正中文字,直至2005年,这些墨迹终于不再增加。“2005年的农历新年,曾灶财在家拜神时,不小心燃起火种,由于行动不便,他几乎被烧死。”火里逃生后,刘健威便为他找了一间安老院,曾灶财住进安老院后,没有了电箱、墙壁,便在纸张上“御笔亲书”。两年后,一代“九龙皇帝”于安老院中“驾崩”。

曾遇车祸 国王上身

刘健威说,他曾多次问曾灶祥为甚么要上街写字,曾灶财每次都“咕噜咕噜”说不清楚。直至他去世后,刘健威在与曾灶财的幼子交谈时,才总算解开了一半的谜底。他的幼子说,曾灶财30多岁时,曾在砰石邨的三山国王庙前发生车祸,进了医院,醒来后便拿着笔不断写字,“他说他是皇帝未必错,从迷信角度看,可能他是国王上身也不一定。”

刘健威认为应该好好保护这些墨宝,“曾灶财的文字已经香港文化的一部分,是心香港的象征之一。”

国王的墨宝成香港文化

大概由于这个缘故,坪石邨附近有不少“国王的墨宝”,其中三山国王庙旁灯柱的墨宝,便成了其中一个受“官方保护”的遗迹,另一处则在尖沙咀天星码头。今天,曾灶财的墨宝已是绝无仅有,全港只剩下数处遗址。刘健威认为应该好好保护这些墨宝,“曾灶财的文字已经香港文化的一部分,是香港的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