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戏院】半世纪看光影变幻 历单幢戏院没落 创迷你院自救
“每年我要看300套电影。”马鞍山戏院负责人、安乐艺讯总经理鲍文范,数算著每天的时间表:“早上10时开始看一套,看到12时许,休息一下,一点半又要看另一套,然后就回办公室了。”他的品味,主宰观众的眼球。作为戏院管理者,他要决定上映哪些电影、在哪区戏院上映。看透光影,他每年抢先观看300套电影,甚么类型也看,包括卡通片:“近10年迪士尼的电影票房很厉害,今年5月有《阿拉丁》,7月有《狮子王》,再接下来便是《反斗奇兵4》了!”他今年74岁,不但管理了马鞍山戏院24载,更在电影、戏院业打滚逾半世纪,历尽市道低迷、上映电影争议、戏院结业等大小风浪。谈到戏院的经营之道,他这样说:“电影有齐准映证、票房好,那就上映。我没有政治性!”
父亲突病逝放弃出国
“推荐你看这部,是获奖电影来的,会看到哭。”鲍文范指着办公室中刻上了《星光伴我心》的奖座说。这位老行尊投身电影业,从一个意外开始。刚中七毕业的鲍文范原本计划到外国升学,出行前一星期,父亲突然中风,与世长辞:“因为爸爸是当时家中的经济支柱,他不在,我便无法升学了,就留在香港工作。”爱看电影的他,见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来港设分公司,他便应征,“当时我是第一批去见工的人。”
受聘后,他负责处理电影来港、分类及宣传品等事宜,过了几年,就被现在的公司挖角:“一做就做了超过半世纪。”尖沙咀新声戏院、旺角域多利戏院、伦敦戏院、大角咀金冠戏院、深水埗新舞台戏院、上环普庆戏院等,皆曾为其公司管理。“豪华戏院我们也经营过。”
看西片要“执到好正”他忆述,当年电影门票价格分三级,最便宜的是粤语电影,有邵氏明星出演的国语片索价较高,而西片门票则最贵。那些年,看一出西片,如赴一道盛宴:“西片都是由最靓的戏院播放,入场不可以穿拖鞋、短裤,要‘执到好正’,像去宴会一样,不能求求其其。”
现在大部分戏院都设于商场内,但昔日屋宇署规定,经营戏院的建筑物须为单幢建筑,以免造成结构问题。惟政府后来推行高地价政策,令这些单幢戏院无处容身。“业主都懂得计算。地是他的,把戏院拆掉重建,只计地舖,收到的租金比做戏院多几十倍。”然而,鲍文范到外国出席电影展时,却见到不一样的光景。
“为何外国的戏院可设于地下、楼上?见到英国的戏院时,我在想:‘哗!在七楼也可以?’”他续说:“有甚么理由?香港为何不行?当时香港是英国人管的啊!”他向政府争取,终于1982年在深水埗开设香港首间多层迷你戏院-京华戏院,院内更设3个影院。
上映《天安门》被左派攻击 “我真的觉得怕!”
1997年,正值回归,鲍文范因感到“啱香港人口味”,安排以六四事件为题的电影《天安门》,在专放艺术电影的湾仔新华戏院放映。“我看过觉得不错。那电影真的拍出了在天安门发生的事,如何发生、搭帐幕。片中一句反动说话都没有。”如他所料,电影全院满座,却遭左派人士攻击。说起当时的情形,他形容“痴咗线”:“两派人在门外示威,我真的觉得怕!”
够胆播《十年》:又不是反动口里虽说怕,但廿载过后,他管理的马鞍山戏院又上映了另一套引起争议性的金像奖电影《十年》。提起这事,他叹了一口气,接着笑道:“真是攞命,次次都搞着我!”《十年》在油麻地百老汇中心落画后,由马鞍山戏院“接力”上映,“百老汇中心也是我公司的戏院之一,那时马鞍山戏院刚好有档期,生意又这么好,我当然做啊。”鲍文范说,电影上映时遭不少人口诛笔伐,但观映后,他仍不觉得电影有甚么问题:“(十年)没甚么啊。又不是反动,又不是反香港,有甚么?”
电影具争议,部分院商会选择不上映,以免惹祸上身,但鲍文范说,自己经营戏院有三个宗旨。“第一,电影要得到香港政府批准,通过检查;第二,香港电检处批出了检查证、准映证,让我在香港放映的,那我犯了甚么法律?”顿了顿,他继续说:“第三,电影票房好就上映。我没有政治性。”
在敏感的政治气氛下,对于城中两极意见,他没有理会。“我只听到戏院职员对我说:鲍生,生意很好。好生意便carry on。怎么可能满座仍不做生意?”结果,《十年》在他的“Carry on”下,在马鞍山戏院放映了35日:“不会损害公司声誉,生意又好。So w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