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辑】上海街活化料年内落成 战前唐楼如何延续生命?
撰文: 黄景洪
出版:更新: 前后经历十年的市区重建局上海街╱亚皆老街项目快将落成,HK01记者抢先为大家查探活化进度。(王译扬摄) 活化项目与朗豪坊只一街之隔,后者是近年旺角区内最重要的重建项目。(王译扬摄) 活化的14栋楼宇中,其中10栋为战前“骑楼”式建筑,建于1920至1926年间。(王译扬摄) 据市区重建局的项目资料显示,活化项目位于上海街600-626号,涉及14栋楼宇。(王译扬摄) 其余4栋唐楼则分别建于1963至1964年。(王译扬摄) 10幢近百年历史的战前唐楼,融合了中西文化特色,而上居下舖的设计,则反映了当时港人的生活模式及风貌。(王译扬摄) 古物咨询委员会将战前建筑物部分,列为二级历史建筑物。(王译扬摄) 但鉴于楼宇结构状况欠佳及未能符合现代的建筑安全要求,该批唐楼需进行大规模整修工程。(王译扬摄) 10栋战前唐楼中,只有两栋以砖墙结构的楼宇准予全栋保留。(王译扬摄) 而其余8栋战前唐楼以钢筋水泥建成,出现混凝土剥落的状况,故只会以“留前不留后”进行改建。(王译扬摄) 活化后的战前唐楼,将保留独特的骑楼、长廊、中式窗花等特色。(王译扬摄) 4栋建于战后的楼宇,因保育价值不高,需全部拆卸重建,为项目提供升降机、走火梯、机电之类的设施。(王译扬摄) 新楼宇将由6层降至4至5层,但维持3.3米的楼底,不会刻意拍齐旧有建筑物,以显新旧之别。(王译扬摄) 市建局规划及设计总经理麦中杰强调“不做假古董”,不会刻意仿旧。(王译扬摄) 14幢新旧楼宇,将打通部分楼层,将分割的建筑物营造成一个连贯的空间。(王译扬摄) 活化项目获绿建环评颁发暂定金级认证,每年减少能源消耗逾27%。(王译扬摄) 项目自2008年9月展开,最快于年内落成,建筑费达2亿多元。(王译扬摄) 项目活化后,将邀请冰室、裙褂店等传统商户进驻,惟租金将参考市价厘定。(王译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