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塘重建.图辑】裕民坊的最后一天 你会怀念这些招牌吗?

撰文: 黄文轩
出版:更新:

观塘重建项目今日最后清场,原址盖上新楼大厦,底下的裕民坊人去楼空,昏暗的街道中落下了一个个大闸,上面贴上市建局收回店舖的告示,惟店舖招牌仍孤伶伶地挂在店舖上。这些老招牌记录了一段观塘的历史,有保育团体呼吁有心人去接收具有地区特色招牌,亦有市民当日跑到裕民坊向店主哀求索取招牌。我们走了裕民坊一圈,寻找还有哪些招牌尚得以保留,听听屹立在裕民坊数十载的招牌故事。摄影:黄伟民

新华印务自从1973年开业,在黄大仙营运四年后才搬过来观塘裕民坊,已有46年历史。店上挂上写着“新华印务”的招牌。开业初期,刘太听说找师傅为店造一个招牌,生意就会兴隆,刘太特意跑到大角咀,花上$1,200找师傅造招牌至于招牌上的是否人手写的,她早已忘记了,只记得牌匾曾经因打风损毁换过一次,而两,三年前印刷品销情欠佳,新华印务亦开始陆续售卖利市封。
新华印务获得市建局安置在新盘凯汇内,估计两年后待新盘落成,新华印务才会重新开业,问刘太会否继续打理新店面?她说自己头发都白了,免得再看店让人笑话,因此新店即将交由她儿子打理,刘太又不屑地说:“两年后先有新舖,我都冇咁长命啦!”
这天到访裕民坊,刚好碰着开业43年的关伟记刀剪正预备最后清场,店内的东西都清理了七七八八,只零星的剩下几张桌子、椅子,还有关先生父亲亲手写的招牌。保育招牌团体“街招”成员Ken到场,打算接收关伟记的招牌,老板关先生却摇头阻止:“唔得啦,你一拆佢就会成个顶跌落嚟啦!”结果招牌最后不了了之。Ken想收留这些招牌,因为“对商户来说,他们可能觉得那块招牌已经变旧,但对我们来说,它有另一重意义。”
“香港的霓虹灯招牌比较多人认识,而许多不在晚上营业的行业,未必需要霓虹灯招牌。”而裕民坊内的小店招牌,原来也有其特色,Ken说:“裕民坊内店铺的招牌可能比较庶民,他们通常用手写,画上铁皮或木材,或者用胶片、胶箱造成招牌,这些形态其实代表着整个社区的景观特色,它们虽然没有霓虹灯般丰富,但都有它的文化意义。”
走到位于小巷中的明丽精品影印,店铺外早已拉下大闸,剩下人手写的招牌还在。活在观塘创办人袁智仁说,明丽精品影印拥有40多年历史,店外挂上的是用北魏体写上“明丽精品影印”的招牌,负责人黄太说招牌在六十年代找来师傅亲手写上,如今重建在即,店铺连同招牌亦已交回市建局。
位于裕民坊角落位置的欣欣时装已开办18年,店外挂上一块四方形的白色招牌,上面印有“欣欣时装”的绿色字样。现时欣欣时装负责人Vivian是第二代传人,招牌由上一辈留下来,她只知当年母亲愿店舖生意“欣欣向荣”,因此取名欣欣。这回交还店舖后也不再经营服装店生意,至于招牌,就送给由Vivian友人开业、同样取名为欣欣时装的店铺。
金辉高级时装公司 老板娘陈女士今年已70岁,时装店亦陪她走过了29个年头。金辉以售卖海外高级时装闻名于街坊,陈小姐说,自己出售的衣服均从海外入货,非国内货可媲美。一眼望向金辉,除了时装闪闪发光,那舖上的大型招牌也特别吸晴。金辉原由陈女士哥哥开办,她哥哥找师傅订造招牌,开业数年后,陈女士从哥哥的手中接手,对招牌的记忆也模糊不清,只知价值不菲。
裕民坊于今日正式清场,金辉高级时装公司与邻近的五金舖是少数仍未迁出的商舖。“业主仲未卖出呢到单位,我又仲有一年租约,好多街坊以为清场我都冇做,冇客人嚟,但其实我仲有做,又要交租,蚀到我死。”金辉还剩余一年时间,问陈小姐打算如何处置招牌?她淡然说:“如果揾到舖位就继续用,揾唔到就再算。”